《渭南·韓城·魏長城》陜西名勝簡介
在韓城市境內以至華陰。魏長城是戰國時魏國為防止西邊的秦國而筑的防御性邊城墻。
戰國初期,國主魏文侯和趙國、韓國一起瓜分了晉國,周烈王姬午二十三年(魏文侯四十三年,前403年)周天子姬午承認魏、趙、韓為諸侯國。魏國在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北)建立國都。任李悝為相、吳起為將、西門豹為鄴(今河北臨漳縣西南)令,獎勵耕戰,興修水利,推行“盡地力”和“善平糴”的經濟政策,穩定“荒年谷”的物價。政治上,廢除維護貴族特權的世卿世祿制度,獎勵有功于國家的人,實行“食有勞,祿有功,使有能,賞必行,罰必當”的政策,國力日強。向西攻取秦之河西(今陜西韓城和渭北黃河西岸)之地,北滅中山國(都于顧,今河北定縣),南擊敗楚國(都于郢,今湖北江陵),奪得大梁(今河南開封市)。
魏國為了防止秦國奪回河西之地,遂在今黃河西岸韓城經龍亭鎮城北村等地直到華陰華山北麓玉泉澗西的朝元洞,蜿蜒修長城150余公里,有的地段修筑烽火臺,要害地段還設堡寨,派重兵把守。韓城境內約有20余公里,東起城南村,西至阿池村,時隱時現。
而今,城南村向西至城后村一線,有長約10公里的魏長城比較完好,城墻高約5米,寬約8米,夯土層基本均勻,厚8厘米,還能看出當年烽火臺的形狀。“長城塞雁”為韓城十二景之一。
魏長城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上一篇:《西安·碑林區·高培支故居》陜西名勝簡介
下一篇:《西安·蓮湖區·鼓樓》陜西名勝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