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吳越曲·揚州之旅·北固山·京口第一山
北固山號稱京口第一山,位于鎮(zhèn)江東側(cè)江邊,高53米,北臨長江,山壁陡峭,形勢險固,故名“北固山”。又相傳梁武帝曾登山頂,北覽長江,故又名“北顧山”。山有三峰,前峰有三國時吳國的鐵甕城(亦稱京城)舊址,現(xiàn)人們登臨的是臨江的后峰(北峰),有甘露寺、多景樓、凌云亭(祭江亭)等建筑。北固山的寺廟雖不算很大,但由于在建造時采用了“以寺鎮(zhèn)山”的手法,故有凌空飛閣之勢。還有狠石、試劍石、溜馬澗等勝跡。
惡龍逞兇 仙子除害
北固山在民間傳說中是一位偷玉帝定龍珠定惡龍的仙子的墳堆。相傳,很古以前,一條老龍犯了天規(guī),玉帝罰它沉到鎮(zhèn)江江底。老龍把兩只眼睛抬出江面,像水底冒出兩座活山,船只碰上就被撞翻沉沒。老龍在水底嘆口氣,水面會出現(xiàn)一個個大漩渦,船只經(jīng)過就被卷進水底。人們怨聲載道。一天,天上一位仙子出游,遇一位寡婦帶著孩子正在哭泣,就問她為什么哭得這樣傷心。寡婦說:“丈夫坐船出門,船被兩座活山撞翻,沉下江了。只剩下我們娘倆,今后怎么過日子?”仙子聽了,暗暗下決心要為民除害。大年初一,諸神聚會,仙子溜進靈霄寶殿后面的碧玉寶庫,拿出三顆定龍珠,兩顆定龍王的兩只眼珠,一顆定漩渦,從此江上再無活山漩渦了。玉帝知道后大發(fā)雷霆,派天兵天將把仙子劈死。劈時由于用力過猛,在江邊劈了個又大又圓的深水塘,仙子的尸體在里面浮起來。眾人懷念好心的仙子,眾人鏟泥把塘填平,壘成墳堆。地神把墳堆升高,把泥變石頭,即為今之北固山。
悠悠此山 千古詩情
古代北固山比金、焦二山更為人所樂道,有“京口第一山”之稱。很多詩人登山游覽,留下不少美妙詩篇。唐代洛陽詩人王灣《次北固山下》詩曰:“客路青山下,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詩氣象開闊,語句精煉。李白也有詩云:“丹陽北固是吳關(guān),畫出樓臺云水間。千巖峰火連滄海,兩岸旌旗繞碧山。”(《永王東巡歌》第六首)
陸游第二次到鎮(zhèn)江,登甘露寺作《水調(diào)歌頭·多景樓》:“江左占形勝,最數(shù)古徐州。遠山如畫佳處,縹緲著危樓。鼓角臨風悲壯,烽火連空明滅,往事憶孫劉。千里曜戈甲,萬灶宿貔貅。露沾草,風落木,歲方秋。使君宏放談笑,說盡古今愁。不見襄陽登覽,磨滅游人無數(shù),遺恨黯難收。叔子獨千載,名與漢江流。”在祭江亭遺址上,后人又建北固亭。辛棄疾在此作《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京口第一山》古詩句出處: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辛棄疾(1140—1207),字幼安,號稼軒,山東濟南人。二十二歲時在家鄉(xiāng)率眾起義抗金,南歸后任過建康府通判及湖北湖南安撫使等職。主和派占優(yōu)勢時,辛棄疾曾長期閑置。嘉泰三年(1203)春,主戰(zhàn)派首領(lǐng)韓侂胄掌了朝政,起用一批堅決抗金的老臣,其中有閑居二十年的辛棄疾,但他年事已高,僅被任命為鎮(zhèn)江知府。嘉泰四年三月,辛棄疾到任。他登北固亭懷古抒志,發(fā)出“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的呼聲,對朝廷不讓他參加北伐感慨萬分。同年同地,他又寫了一首《南鄉(xiāng)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zhàn)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紫髯桑蓋 孫劉聯(lián)姻
北固山上,最有名的是相傳為劉備招親之處的甘露寺。三國時孫權(quán)聽從周瑜的計策,假稱將妹許嫁劉備,引劉備來京口,然后扣人逼還荊州。但被諸葛亮識破,授保駕而去的趙云三條錦囊妙計,保劉備平安歸來,使江東“賠了夫人又折兵”。然而,據(jù)史書記載,甘露寺是幾百年以后的唐寶歷年間初建的,孫權(quán)也是真心“進妹固好”,沒耍什么手腕。當年,赤壁之戰(zhàn)后,孫權(quán)為了結(jié)好,嫁妹與劉備。第二年即建安十五年(210)冬,劉備親赴京城見孫權(quán),要求多借一些荊州的地盤,以安置紛紛歸附他的劉表舊屬。當時,周瑜、呂范等主張扣留劉備,“盛為筑宮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娛其耳目”。但孫權(quán)聽從了魯肅的話,為共拒曹操,答應(yīng)了劉備的要求。據(jù)說曹操在許都聽到這一消息,驚得連手中正在寫字的筆也掉在地上。
如今,在北固山上還有很多相傳與當年孫劉聯(lián)姻有關(guān)的遺跡。甘露寺后的多景樓,相傳為吳國太會見劉備的相婿樓。相婿樓西,有一羊狀石,叫“狠石”。當年,孫、劉兩人曾坐此石上眺望江北,共商拒曹大略。晚唐詩人羅隱曾描述當時情景道:“紫髯桑蓋此沈吟,狠石猶存事可尋。漢鼎未安聊把手,楚醪雖美肯同心?英雄已往時難問,苔蘚何知日漸深。還有市廛沽酒客,雀喧鳩聚臥蹄涔。”詩中紫髯指胡髭濃近紫色的孫權(quán),桑蓋指幼年曾在一株高大桑樹下戲言“日后我為皇帝當乘此車蓋”的劉備。羅隱詩點出了他們聯(lián)手的真實意圖。現(xiàn)狠石為后世仿造。
山側(cè),有溜馬澗。相傳,孫權(quán)在甘露寺擺酒宴請劉備,劉備從寺里望窗外大江,看見一只打魚小船穿浪漂行,江水奈何不得它,不禁嘆道:“人說南方人會弄船,北方人會騎馬,果然如此。”誰知孫權(quán)以為劉備譏笑他不會騎馬,要跟劉備賽馬。他翻身上馬,奔馳而去,劉備只好緊緊跟上。可孫權(quán)是半瓶醋,騎馬將到后峰的懸崖也不勒韁繩。眼看馬就要沖下江,幸虧劉備趕上去一把拉住孫權(quán)的馬韁繩,馬才停住了,現(xiàn)在靠江邊的山崖上還留著“溜馬澗”三個大字。山上還有試劍石,相傳為兩人祈禱試劍的石頭。試劍時,劉備暗祝:“如得返回荊州,劍下石裂。”石果然被劈成兩半。孫權(quán)默念:“如能奪回荊州,劍到石開。”另一石也裂為兩邊。現(xiàn)中峰西麓那塊裂成兩半的巨石據(jù)說即其中之一。山顛臨江懸崖上有凌云亭。相傳當年劉備病逝白帝城后,孫尚香來此望江遙祭,然后投江而死,故又稱祭江亭。
上一篇:煌煌荊楚吟·廬山之旅·廬山·五柳先生家何在
下一篇:沉沉帝王夢·京城之旅·北京·從山頂洞到紫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