煌煌荊楚吟·襄陽之旅·米公祠·書畫雙絕米南宮
在湖北省襄樊市緊靠漢水的樊城岸邊,襄樊大橋上游1里的地方,有一座莊嚴古樸、檐如飛翼的祠宇,這就是紀念北宋大書畫家米芾的米公祠。當年,米芾曾在此居住過很長時間。
米芾(1051—1107),原名黻(四十一歲后改名芾),字元章,世居山西太原,后遷居襄陽,號襄陽漫士;中年時在潤州(江蘇鎮江)筑了一座住宅,名海岳庵,所以又號海岳外史。此外還有鹿門居士、淮陽外史、無礙居士等別號。他在宋徽宗崇寧年間,做過“禮部員外郎”、“書畫學博士”。唐宋時對在禮部管文翰的官又稱作“南宮舍人”,所以后世也稱他作“米南宮”。
四大書家與米點山水
米芾能詩文,善書畫,精于鑒別,好收藏名跡。書法以行草見長,與蘇軾、黃庭堅、蔡襄并稱宋代“四大書家”。先后學過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王羲之、王獻之等名家書法,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銳意創新,自成一家。他的書法特點主要體現在用筆和結體上。古人講用筆,力主中鋒之說,而米芾則是四面出鋒,中鋒、側鋒并用,收到“正鋒取勁,側鋒取妍”的效果。他的字,既不同于顏、柳的平直方正,也不同于蘇、黃的左低右高,而是略微左側,似欹反正,顯得氣勢跌宕,風骨超俊,天真率直。存世書法有《苕溪詩》、《蜀素帖》、《虹縣詩》、《向太后挽詞》、《留簡帖》等。
米芾擅長畫山水,也能畫人物和松、梅、蘭、菊,既能畫出筆法比較工致秀勁的作品,又獨創“米點山水”。“米點山水”的技法特點,是先在生紙上用水墨渲染出山水景物的大體輪廓,然后再以濃淡不同的橫筆墨點在上面點染。可惜米芾的繪畫真跡不存。相傳為他所作的《白云出岫圖》、《春山松瑞圖》等,實乃后人仿作。但我們可以從承繼者米友仁的作品中了解到“米點山水”的一些特點。
史載米芾善于臨摹,常能達到亂真的地步。傳說他之所以獨創“米點山水”,就是由一次臨摹事件激發的。一天,有人拿了唐代畫家戴嵩《牧牛圖》真本叫賣。米芾酷愛收藏,可又拿不出那么多錢,便謊稱借去看一夜,第二天就還。第二天,米芾把自己臨摹的圖還給那人,卻把真跡留了下來。哪知那人不久便找上門來要真本,說:“我那真本中,牛眼珠上有牧童的影子,你給我的這幅畫里卻沒有,請你把真本還給我。”米芾被人點破,羞得滿臉通紅,當即把真本還給人家。這次臨摹失敗,受到不少人的譏笑。他意識到,即使臨摹達到亂真地步,也沒有一筆是自己的,于是發憤獨創一格。
“米癲”怪癖
米芾出身于官僚家庭,其母曾做過宋英宗皇后的乳母,但他卻沒做大官,原因是他把畢生精力都用在書畫藝術上了。他品性孤高,狂放不羈,行為怪誕,曾有“米癲”之稱。民間流傳著許多關于他癲狂怪癖性格的故事。
一次,宋徽宗叫米芾在金殿上當著文武百官,在屏風上寫《周官篇》。他寫完后把筆一扔,大聲叫道:“一洗二王惡札,照耀皇宋萬古。”徽宗聽了這吉利話很高興,問米芾要何賞物。米芾說只要剛才寫字用的硯臺。徽宗當即將那方硯臺賞給了他。他不管硯臺里有多少墨汁,搶過來就朝懷里揣,結果一硯墨汁順著衣裳直流到腳上,搞得滿身黑。徽宗開懷大笑,順口說:“好個米癲!”米芾聽見這話,一本正經地說:“謝主賜號。”
米芾很喜歡硯臺和怪石。他曾抱著一塊所喜愛的端石硯睡了三夜。傳說他到漣水軍(軍是宋代行政區劃)當地方官。到任的第一天,他走進衙署院子,一眼瞅見個頗像老頭的天然石頭,高興得忘了自己的身份,整理好衣冠,跪在這塊石頭前磕頭說:“石兄,石兄,只恨我米元章相見太晚,萬望石兄見諒!”滿院子人見他這瘋瘋癲癲的舉動,都偷偷地笑他癡。米芾在漣水做官,每天除了辦政事,就是細細品賞奇石,引得人們背地里議論紛紛,按察使楊杰得知也責怪他。米芾則滿不在乎,一會兒從左袖中取出一塊玲瓏剔透的怪石,一會兒又從口袋里拿出一塊層巒疊嶂的怪石,讓楊杰看得眼饞手癢,罵了一句:“你這癲子!”一把奪過米芾的石頭,坐上車就走了。
米芾富于收藏,精于鑒別。他收古畫極多,晉唐帖本就有千件左右。為買古人字畫,以致生活窘困。據說一次他觀賞蔡攸所藏的后蜀王衍墨跡后十分喜愛,提出用自己所藏古畫與蔡攸交換。蔡攸不同意,他就要跳水。蔡攸見狀,怕他真的尋死,只好跟他交換。
米芾最愛清潔。傳說他碰到一個人叫段拂,字去塵,大喜道:“既拂,又去塵,真吾婿也!”于是把女兒嫁給了段拂。他收藏的作品一般不給人看,要看,就將兩個書案洗凈,并排鋪上綢子和軟紙,洗凈手,取出藏品展鋪案上,客人在對面憑幾端坐,從容觀看,他則走來走去侍候客人,一會兒打開,一會兒卷起,像個仆人似的。
米芾狂放得有點不合時宜。《宋史》上說他“冠服效唐人,風神蕭散,音吐清暢,所至人聚觀之。”傳說一次他戴一頂高檐帽坐轎,轎頂妨礙了帽子,便命人掀去轎頂,鬧得滿街人來看稀奇。他還常帶著書畫四處周游,在船上大書“米家書畫船”五個大字,因有“一船書畫米襄陽”之譽。
地以人傳
米芾在襄陽的舊居被稱為“米家庵”。米芾的后代曾在陜西做官,元末因戰亂又逃回襄樊定居,建米公祠。清雍正年間,知府高茂選曾幫助米家后代整修,同治三年(1864),知府方大湜又捐款重修。祠分為前后兩重。前室內有雍正八年(1730)摹刻米芾手書法帖三十四碣。另有黃庭堅、蔡襄及元趙孟頫等著名書法家的手跡刻石八方,并嵌于祠內四壁。
米芾雖為人怪癖,但他對中國書法繪畫藝術作出了杰出的貢獻;再說他的怪癖大多是與他酷愛書畫分不開的,顯示了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潔品質。米芾著有《書史》、《畫史》、《寶章待訪錄》,后人還輯錄他一些詩、文、題跋編成過幾種集子。
上一篇:悠悠吳越曲·紹興之旅·王羲之故居·書圣墨池香猶存
下一篇:朗朗齊魯月·泰山之旅·泰山·書藝攬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