煌煌荊楚吟·南岳之旅·衡陽·雁城說“雁”
衡陽,地處湘中南部,湘江中下游,南岳衡山之南。古人以“山南水北”謂之陽,故名衡陽
衡陽,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相傳,四千多年前,衡陽屬三苗轄內,舜滅三苗,受禪即位,南巡經過此地,溯蒸湘而上瀟湘,登五嶺,不幸“崩于蒼梧之野,葬于九嶷”。夏朝之時,禹定天下為九州,衡陽地域隸屬荊州。秦并九州,分天下為三十六郡,衡陽屬長沙郡。漢始置縣,稱酃縣。此后歷代各朝中曾更名承陽、臨蒸、鐘武、重安、湘東、湘南、衡州,均為縣、郡、府、州所在地。
“雁城”由來
衡陽還有一個優美的名字——雁城。這雅號主要源于古詩人墨客的詩文。王勃的“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李白的“舉頭忽見衡陽雁,千聲萬字情何恨”,杜甫的“萬里衡陽雁,今年又北歸”,杜荀鶴的“猿到夜深啼岳麓,雁知春汛別衡陽”,宋范仲淹的“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等著名詩句都把雁和衡陽聯系在一起。還有就是與當地的名勝有關,著名的回雁峰和來雁塔,就坐落在衡陽附近。回雁峰的得名,有多種說法。一說因北雁至此不再南飛,而止息于峰渚沙洲之上,待來年春暖花開之際再北歸;一說因其山形活像雁之伸頸展翅而將回;也有說因大雁北回之時,都要在峰旁未紫塘沐浴;還有的則將其與一個民間傳說聯系在一起。相傳很早以前,這座山上住著一個善良的田老漢,老伴早已去世,膝下只有一女,名叫滿姑。一年秋天,一只被當地財主“雁拔毛”射中的小雁鵝掉在了他家院中。滿姑將它救起,并很快給它治好了傷口。第二年秋天,雁群飛來時,滿姑戀戀不舍地送它歸隊,并叮囑它明年秋天再來看望自己。小雁飛走后,田老漢得了重病,滿姑蒙華靈洞仙人賜藥,連夜到山北白沙井去取煎藥之水。不想被“雁拔毛”推入井中。這個歹毒的財主隨即又打死了田老漢,搶走了仙草。正在他煎熬仙藥幻想成仙之時,一道天火將他家的房屋燒成一片瓦礫。傳說這便是后來的瓦子坪。原來是那只被滿姑救活的小雁鵝在飛過華靈峰時被華靈洞里的仙人收為坐騎,成為神雁。滿姑遇難后,仙主即派神雁將滿姑馱回洞府,收為徒弟,并以法力懲治了財主。多年以后,仙主駕云而去,神雁也回歸雁群。滿姑仍住在山上為世人采藥治病,被尊為“華靈仙姑”。每年秋天,那只神雁帶著雁群南飛,每到滿姑父女救它的這座山峰時,總要低回盤旋,尋覓恩人。后人便將這座山峰叫做“回雁峰”。
來雁塔屹立在衡陽市城北合江套下磯頭,塔名取北雁南來之意。據說,每年秋初,北雁列陣南飛,一臨近古塔,就繞之回旋不止。而古塔高高,塔影重重,任其自由飛翔。傳說有年秋天,一只大雁突然離群掉落在古塔上,它的右翅被獵人擊傷,無力飛起。有個叫雁妹子的姑娘,給它治傷。傷口痊愈之后,雁妹子抱著它登上塔頂,等到一群雁陣飛來時,她舉起雙手,將它放飛,那領頭的大雁看到孤雁得救,高興地帶頭鳴叫,望著來雁塔依依回頭,似乎表示感謝。從此,每年秋天,大雁飛來時,都要繞塔回旋,聲聲鳴叫,像是呼喚雁妹子。
雁城與詩文書信
雁城衡陽,地靈人杰。古往今來,這里留下過許多前賢的足跡,僅唐代就有王勃、陳子昂、李白、杜甫、沈佺期、宋之問、張九齡、韓愈、柳宗元、白居易、元稹、劉禹錫、李商隱、杜牧、杜荀鶴等。詩圣杜甫與衡陽結緣尤深。
杜甫晚年曾兩次到衡陽。為貧困的生活所迫,杜甫從四川來到湖南,準備在郴州投奔任刺史的舅父崔偉,同時看望青年時代的好友韋之晉,韋當時任衡州刺史、湖南都團練觀察使。769年,杜甫帶著妻子楊氏和兩個兒子從長沙坐船來到衡陽,但因天氣太熱,杜甫身體難以適應,加之他的老友韋之晉已改任潭州刺史,杜甫只在衡陽小住了幾天,又去了潭州。在潭州的韋府,他見到了好友韋之晉。韋之晉也曾到杜甫的小船上回拜。哪里想到兩位老朋友還未及暢談衷曲,韋之晉竟猝然去世。這無疑對杜甫是一次沉重的打擊,杜甫悲傷至極含淚作《哭韋大夫之晉》。
第二年,潭州發生兵變,杜甫在朋友蘇煥的勸說下,第二次來到衡州,投奔新任刺史陽濟,不料陽濟又奉命去潭州討伐兵變,匆匆離去。正在此時,杜甫的大兒子不幸病死。杜甫屢遭噩運,滿腔悲憤而作長詩《入衡州》。
杜甫兩次到衡陽,時間都不長,又連遭不幸,但他仍然帶著詩人特有的情懷,游覽了雁峰、石鼓和黃茶嶺等地。長沙判官郭受曾寄詩杜甫,表達自己的崇敬之情,詩中有“春興不知凡幾首,衡陽紙價頓能高”。杜甫立即以《酬郭十五判官》作答:“才微歲老尚虛名,臥病江湖春復生。藥里關心詩總廢,花枝照眼句還成。只同燕石能星隕,自得隋珠覺夜明。橋口橘洲風浪促,系帆何惜片時程。”
宋代歐陽修、王安石、蘇東坡、黃庭堅、范成大、文天祥,清代康有為、梁啟超、曾國藩、王湘綺等文人名士也都到過衡陽,流下丹青墨跡流傳千古。
上一篇:悠悠吳越曲·蘇州之旅·宜興·陶都美名天下傳
下一篇:茫茫高原雪·拉薩之旅·拉薩·雪域圣地日光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