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蕭大漠風·蘭州之旅·祁山堡·一代名相六出祁山
“六出祁山”是諸葛亮北伐曹魏,試圖統一北方、復興漢室的重要軍事行動。魏黃初七年(226),魏文帝曹丕病亡,魏明帝曹睿即位。諸葛亮抓住時機,率領大軍北伐曹魏,開始了“六出祁山”的軍事行動。
諸葛亮攻伐曹魏,其大本營在漢中,為何不由漢中直搗關中,而繞道隴右出步祁山呢?祁山為平地突起的一座孤峰,處在一個東西長百余里的河谷盆地,西漢水自東向西橫貫全境,扼隴蜀交通的咽喉,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東北可直逼鹽官、天水關;西可繞道隴右,與曹魏逐鹿中原;南可退守西和,回兵漢中。祁山氣候溫潤,自古為富庶之地,可就地墾田籌糧,緩和蜀道崎嶇、遠道運糧困難的矛盾。諸葛亮兵出祁山之前,曹魏在祁山駐有重兵,武都、陰平等與蜀漢毗鄰的郡縣也控制在曹魏手中,若直取關中則將嚴重威脅漢中的安危。此外,兵出祁山還可利用隴右氐人與曹魏政權的矛盾,諸葛亮若奪取祁山,隴上氐部落的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即叛魏投蜀。諸葛亮兵出祁山是戰略上的需要,是具有雄才大略的一著妙棋。至于終歸失敗,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原因相當復雜,非諸葛亮一人之力所能為也。
功名故壘話諸葛
祁山堡位于天水禮縣祁山鄉,始建于西漢,《三國演義》作祁山大寨,是諸葛亮六出祁山的古戰場?!端涀ⅰ份d:“西漢水北,連山秀舉,羅峰競峙,祁山在蟠冢山西七十里許,山上有城,極為嚴固,昔諸葛亮攻祁山即斯城也。漢水經其南,城南三里有亮故壘,壘之左右,猶豐茂宿草,蓋亮所植也?!?/p>
祁山堡位于祁山峰頂,峰頂為一平臺,廣約2000平方米,風景宜人,有“祁山暮雨”之稱。堡下四周山勢如削,惟一羊腸小道蜿蜒而上。祁山北山麓有諸葛大軍的九寨古壘,相傳諸葛亮第一次出祁山時,在此扎下九個營寨,排為一字長蛇陣,現在僅可見兩個土堆。祁山東有通往鹵城的臥龍橋,由鹵城可到諸葛亮設伏兵射殺魏將張郃的木門道。山南有集馴西涼戰馬的圈馬溝,及諸葛亮試馬的上馬石。峰頂祁山堡內蒼柏掩映之中,有一座前后三院的諸葛武侯祠,正殿內供奉諸葛亮貼金泥塑坐像,高3米,羽扇冠巾,莊嚴肅穆。后殿祀關公。每年農歷二月廟會期間,附近鄉民上山焚香禮拜,燒香跪拜后,觸摸孔明的手腳,謂可保佑自己耳聰目明,家庭和睦,五谷豐登。當地世代相傳武侯祠建于南北朝,明清重修。原來諸葛亮塑像兩旁還立有姜維、楊儀塑像,正殿兩側廂房祀關興、張苞、王平、廖化等人的塑像,可惜已全部被毀。祠內還有歷代名人手書的匾額三十余塊、楹聯五副、碑石二十余通,盛贊諸葛亮鞠躬盡瘁、留芳百世的一生。
孔明點將演講臺
除祁山堡之外,諸葛亮六出祁山的遺跡還有諸葛軍壘。諸葛軍壘在天水市東城門外,壘高約1丈,為一圓錐形土墩,墩前有碑亭,碑四周蒼柏拱翠。每逢日當中天,壘上無投影,當地百姓稱為“無影墩”,為古天水八景之一。諸葛軍壘今已不存,碑亭亦不知去向,只在成都武侯祠內保存有昔日天水諸葛軍壘的照片。
諸葛軍壘相傳是諸葛亮在天水點將和講話之處。諸葛亮率大軍進入天水前,耽心蜀軍水土不服,影響戰斗力,令每個士卒官兵都隨身帶一小袋家鄉鹽土,隨時服用。進駐天水后,天水水土很好,蜀軍很快便適應,這樣蜀軍所帶的鹽土已無多大用處,所以當諸葛亮點將、講話時,士卒就將“鄉土袋”內的鹽土倒在地上,堆成一個大土丘,把鞋內行軍時鉆入的砂土倒在土丘上,用腳踏實,讓諸葛亮立于臺上,點將講話,申明軍紀。
上一篇:朗朗齊魯月·濟南之旅·蒲松齡故居·《聊齋志異》的故鄉
下一篇:清清滇黔韻·貴陽之旅·甲秀樓·一樓甲秀收春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