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赫三秦魂·陜北之旅·紅石峽·紅山夕照氣象萬千
紅石峽在榆林城北約3公里的紅石崖上,又名雄石峽。峽谷兩岸紅色巖石壁立,故名紅石峽。五十年代起,在這里陸續修建了水庫、水電站和電灌站。
榆溪河自北而南流入峽谷,水勢湍急,浪拍兩岸,水花飛濺。每當夕陽西下,紅石映日,景象雄奇,這就是榆林八景之一的“紅山夕照”。
雄山古寺
紅石峽崖東的北段,鑿有十余孔石窟,名為雄山寺。據《榆林縣志》和碑石記載,雄山寺原是西夏的兩個國王李夷昌和李繼遷的陵墓建筑。西夏習俗是實行水葬。他們先攔水斷流,開鑿洞穴,安葬完畢后,再引水仍流故道。
雄山寺內上有天門,可通東岸山頂,下有地門,可達榆溪河畔。洞窟內有許多題詞墨跡和精美的圖案花紋。其中有一孔頂端的天花板圓形浮雕,為西夏國遺留下來的唯一浮雕作品。圖案分為三圖,里圈是八卦圖案,中間一圈是由牡丹、向日葵、菊花組成的植物圖案,最外一圈是由馬、羊、牛、雞、鴨、鹿組成的畜類圖案,造型生動活潑。
紅石峽石刻
紅石峽名冠邊塞,舊時文武官吏來到榆林,多愛在此宴飲唱和,揮筆題字,以致紅石峽東西石壁上題刻密布。大的每字達6米,小的每字也有拳頭大小,書體更是豐富多樣,為陜北書法藝術的一大寶庫。雖經歷代破壞,至今仍存七十多塊。在諸多題刻中以“三山拱翠”和“還我河山”最為引人注目。
“三山拱翠”為清代書法家陳璋所書。三山指北邊的紅山、東邊的駝峰山和西邊的黑山,四個字簡潔而精煉地概括了榆林周圍群山拱衛、綠樹成蔭的美景。
陳璋為榆林的書法名家。他晚年來到西安城里,替一家豆腐店記帳。一次,西安各界給城隍廟送匾。陳璋很窮,無錢買匾,找了一個破舊案板,拿起洗豆腐鍋的刷子,寫下“總鑒西都”四字送了去。一位書法大師到城隍廟看完所有匾額,都沒有滿意的,城隍廟的人把陳璋寫的那塊未曾掛起的匾拿出來,大師一看,連連稱絕,吩咐把這塊匾掛在最顯眼的地方。此后,陳璋的名聲就傳開了。不久,有位大官讓陳璋寫字,卻要署上他自己的姓名,陳璋一氣之下離開西安,出家當了和尚。
“還我河山”四字,離“三山拱翠”不遠,為鼎鼎大名的東北抗日義勇軍將領馬占山所書。1941年他來到紅石峽,看到歷代名家題刻,也躍躍欲試。可是他光會打仗,卻不通文墨,寫一張毀一張,毀了一百多張紙,才寫成現在的樣子。這筆跡幼稚卻飽含愛國激情的四字,為紅石峽增添了新的風采。
上一篇:灼灼閩粵花·南寧之旅·南寧·竹鞭趕五象新城鎮九龜
下一篇:灼灼閩粵花·廈門之旅·廈門·美麗鷺島東海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