眷眷中州情·豫北之旅·孟縣韓愈墓·文壇巨擘魂歸故土
韓愈(768—824),字退之,號昌黎,河陽(今河南孟縣)人。他是北魏貴族后代,祖籍昌黎,故稱韓昌黎。三歲時父母皆喪,成為孤兒,由兄嫂鄭氏撫養(yǎng)成人。后中進士,官至吏部侍郎。韓愈是唐代古文運動的旗手,其散文作品短小精悍,筆力雄健,位居“唐宋八大家”之首;在詩歌方面,他糾正了大歷以后的平庸詩風,開創(chuàng)了奇險議論的新詩風,為一代文學(xué)大家,有《昌黎先生集》傳世。
韓愈去世后,歸葬故鄉(xiāng)。其墓在今河南省孟縣城西10里之韓莊。這是一片丘陵地,登臨此地,可以北望太行,南瞰黃河。韓愈一生關(guān)心百姓疾苦,其墓冢保存完好,巍然聳立,四周又有圍墻保護;墓地樹木繁茂,郁郁蔥蔥。后人對韓愈崇敬有加,在墓前建起一座韓愈祠,永示懷念。韓愈的道德和文章都是令人敬仰的。他二十歲赴長安,三試不中進士第,二十五歲登進士第又在十年中三試博學(xué)鴻詞不入選,但為文不綴,著《原道》、《師說》、《答李翊書》、《送孟東野序》、《送李愿歸盤谷序》、《山石》等名作。三十六至四十九歲任監(jiān)察御史等職,指斥朝政,抗議權(quán)貴,屢遭貶謫,但仍作《毛穎傳》、《送窮文》、《進學(xué)解》、《八月十五夜贈張功曹》、《南山詩》、《石鼓歌》等作品。元和十四年(819)憲宗迎佛骨入大內(nèi),他奮不顧身,寫《諫迎佛骨表》,得罪了迷信佛教的皇帝,被貶為潮州刺史。在去廣東的途中,走到藍關(guān),正下大雪見到侄孫韓湘,即寫詩給他:
《文壇巨擘魂歸故土》古詩句出處: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本為圣明除弊政,敢將衰朽惜殘年?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guān)馬不前。知汝遠來應(yīng)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到潮州后又到袁州,不久回朝任國子祭酒(相當于大學(xué)校長)、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職,政治上較有作為。韓愈的詩文影響深遠,蘇東坡說他“文起八代之衰”;杜牧把他的散文與杜詩并舉為“杜詩韓筆”(《讀韓杜集》)。現(xiàn)存南宋古本《五百家音辨昌黎先生文集》(其弟子李漢編)和《外集》(宋人所輯),還有《韓昌黎詩系年集釋》(錢仲聯(lián)編注)等。關(guān)于他的生平,有皇甫湜《昌黎韓先生墓志》、《韓文公神道碑》和李翱《韓公行狀》;新舊唐書有本傳,朱熹還有《新唐書》本傳詳注;宋洪興祖有《韓子年譜》。近人林紓有《韓柳文研究法》、陳寅恪《論韓愈》等。
上一篇:眷眷中州情·開封之旅·古吹臺·文人墨客會吹臺
下一篇:煌煌荊楚吟·贛西贛南之旅·吉安·文天祥故鄉(xiāng)絕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