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死狗烹: 鐘會、鄧艾死》三國謀略智慧大全
鄧艾在成都,頗為居功自傲,他對蜀國的士大夫們說:“諸君多虧是遇到了我,所以才能有今日,如果遇到東漢初年吳漢那樣的人,恐怕已經滅亡了。”鄧艾寫信對晉公司馬昭說:“用兵有先造聲勢然后發兵的情形,如今趁平定蜀國的威勢去攻打吳國,吳人必將受到震恐,這是一舉攻滅吳國的大好時機。但是我們在大規模用兵之后,將士們都十分疲勞,不能立即用兵,應暫緩一些時日。我想留下隴右兵二萬人,蜀兵二萬人,在這里煮鹽煉鐵,以備軍事農事之用。同時制作舟船,預先為順流攻吳作準備。然后派出使者告以利害,吳國必定歸順,可以不用征戰就平定吳國。如今應厚待劉禪以招致孫休,封劉禪為扶風王,賜給他資財、供給他左右侍奉之人。扶風郡有董卓塢,可當作他的宮府,賜給他兒子以公侯的爵位,以郡內的縣為食邑,以此來顯示歸順所受到的恩寵。再開放廣陵、城陽二郡作為封國以等待吳人歸順。這樣他們畏懼我們的威嚴,感念我們的恩德,就會望風而順從了。”司馬昭讓監軍衛瓘去曉喻鄧艾說:“做事當須上報,不宜立即按己意實行。”鄧艾嚴厲地說:“我受命出征,奉行指示給我的計策,現在首惡已經歸服,至于秉承旨意授予他們官爵,以安撫剛剛依附之人,我認為也是合乎權宜的計策。如今蜀舉國上下都已歸順,國土南至南海,東接吳國,應該盡早使其鎮定下來。如果等待國命,來往于道路,就會拖延時日。《春秋》之義說: ‘大夫出國在外,如果有可以安社稷、利國家之事,自行決斷是可以的。’如今吳國尚未歸服,勢必與蜀國聯合,所以不可拘于常理,而失去事情的機會。《兵法》上說: ‘進不求名,退不避罪。’我雖然沒有古人的節操,也終究不會自我疑惑而損害國家利益!”
鐘會內心懷有叛離之志,姜維已有所察覺,就想促成他的作亂,于是就勸說鐘會:“聽說您自淮南之戰以來,計策從未有過失誤,晉的運道能夠昌盛,全依賴您的力量。如今又平定了蜀國,威德振世,百姓頌揚您的功勞,主上畏懼您的謀略,您還想因此安然而歸嗎?何不效法陶朱公范蠡泛舟湖上遠避是非,以保全自己的功名性命呢!”鐘會說:“您說的太遠了,我不能離開。而且從現在的形勢看,還沒有到這種地步。”姜維說:“其他的事情憑您的智慧、力量就能做到,用不著我多言了。”從此他們倆感情融洽關系密切,出則同車,坐則同席。鐘會因鄧艾承旨專權行事,就與衛瓘一起密報鄧艾有謀反的表現。鐘會善于摹仿別人的字體,就在劍閣攔截了鄧艾的奏章和上報事情的書信,改走了其中的話,讓言辭狂悖傲慢,有很多居功自夸之處,同時又毀掉晉公司馬昭的回信,重新再寫以使鄧艾生疑。公元264年正月,詔令用囚車押回鄧艾。晉公司馬昭怕鄧艾不從命,就命令鐘會進軍成都,又派遣賈充率兵入斜谷。司馬昭則親自率領大軍跟著魏帝到達長安,諸王公都在鄴,就任命山濤為行軍司馬鎮守鄴。
當初,鐘會因有才能受到重用,司馬昭的夫人王氏對司馬昭說:“鐘會見利忘義,好生事端,恩寵太過必然作亂,不可讓他擔當大任。”鐘會將伐蜀漢時,西曹屬邵悌對晉公說:“如今派鐘會率領十萬余人去伐蜀,我認為鐘會單身一人沒有家人做質任,不如派別人去。”晉公笑著說:“我怎能不知道此事呢?蜀國多次進犯,軍隊倦怠百姓疲勞,我們去討伐,易如反掌,但眾人都說蜀不可伐。如果人先心存畏懼,那么智勇都會衰竭,智勇衰竭而強使他出兵,就會被敵人所擒獲。只有鐘會與我意見相同,如今派鐘會去伐蜀,蜀必定可以滅亡。滅蜀之后,就按你的考慮辦,如果鐘會作亂,何愁不能處理他?蜀已滅亡,遺留的人受到震恐,不足與鐘會共同謀亂,而中原的將士都急于回家,也不肯與他在一起。鐘會如果作亂,只會自我招致滅族之禍。你不必擔憂此事,但要謹慎,不要讓人知道。”等晉公將去長安時,邵悌又說:“鐘會所統領的兵力是鄧艾的五六倍,只讓鐘會去攻取鄧艾就行了,不必親自去。”晉公說: “你忘記以前說的話了,怎能說不用去呢?盡管如此,我們所說的也不可宣傳出去。我自當會以信義待人,但別人不當辜負我,我豈可先于別人而生疑呢?最近護軍賈充問我: ‘是否很懷疑鐘會?’我回答說:“如果現在派你去,難道可以再懷疑你嗎?’賈充也不能不同意我的話。我到長安,就自會了斷此事。”
鐘會派衛瓘先到成都拘捕鄧艾,鐘會因衛瓘兵力少,想讓鄧艾殺掉衛瓘,再借此事定鄧艾的罪。衛瓘知道他的意圖,但又不能抗拒命令,于是在深夜到達成都,傳檄文給鄧艾所統領的將領,聲稱:“我奉詔來拘捕鄧艾,其余的人一概不予追究; 如果到官軍這方來,則如先前平蜀時一樣再加爵賞; 如膽敢不出,則要誅及三族!”等到雞鳴時分,諸將都跑到衛瓘這里,只有鄧艾賬內之人未來。到早晨,打開營門,衛瓘乘坐使者車,直接進入鄧艾帳內; 鄧艾還躺著未起,于是把鄧艾父子抓起來,把鄧艾置于囚車中。諸將想要劫持鄧艾,就整兵奔向衛瓘之營; 衛瓘不帶衛兵只身出來迎接,又假裝書寫奏章,說將要申明鄧艾沒有反心。諸將相信了他而未劫持。
十五日,鐘會到了成都,送鄧艾奔赴京師。鐘會所忌憚者只有鄧艾,鄧艾父子既已被擒,鐘會則獨自統領大眾,威震西部地區,于是下定決心陰謀反叛。鐘會想讓姜維率五萬人出斜谷為前驅,自己率領大眾跟隨其后。到長安之后,命令騎兵從陸路走,步兵從水路走,順流從渭水進入黃河,認為五日即可到達孟津,再與騎兵會合于洛陽,一時之間就能平定天下。恰在此時,鐘會收到了司馬昭的信,信中說:“恐怕鄧艾不甘心接受懲處,現已派遣中護軍賈充率領步騎兵一萬人直接進斜谷,駐扎在樂城,我親自率十萬人駐扎在長安,近日即可相見。”鐘會接到書信大驚失色,叫來親信之人對他們說: “如果只取鄧艾,相國知道我能獨自辦理;如今帶來重兵,必定覺察到我有變異,我們應當迅速發難。事情成功了,就可得天下;不成功,就可以退守蜀漢,仍可作個劉備一樣的人。”十六日,鐘會把護軍、郡守、牙門騎督以上的官吏以及蜀國的故官都請了來,在成都的朝堂為郭太后致哀,并假造了太后的遺詔,說讓鐘會起兵廢掉司馬昭,起遺詔向坐上眾人宣布,讓大家議論之后,并始授官任職,又讓所親信之人代領諸軍; 把所請來的群官,都關在益州各官署的屋中,關閉了城門宮門,派重兵把守。衛瓘詐稱病重,出來住在外面的官舍。鐘會相信他,對他也無所忌憚。
姜維想讓鐘會殺盡從北面來的諸將,自己再借機會殺掉鐘會,全部坑殺魏國兵士,重立劉禪。他給劉禪寫密信說:“希望陛下再忍受數日之辱,我要讓國家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鐘會想聽從姜維的意見誅殺諸將,但仍猶豫不決。
鐘會的帳下督丘建,本屬于胡烈手下,鐘會喜愛并信任他。丘建憐憫胡烈一人獨自被囚,就請求鐘會,讓他允許一名親兵進出取飲食,各牙門將也都隨此例讓一人進來侍奉。胡烈欺騙親兵讓他傳遞消息給兒子胡淵說:“丘建秘密地透露消息,說鐘會已經挖了大坑,作了數千個白棒杖,想叫外面的兵士全部進來,每人賜一白帽,授散將之職,依次棒殺諸將,埋入坑中。”諸牙門將的親兵也都說同樣的話,一夜之間,輾轉相告,大家都知道了。十八日,中午時分,胡淵率領其父的兵士擂鼓而出,各軍也都不約而同地吶喊著跑出來,竟然連督促之人都沒有,就爭先恐后地跑向城里。當時鐘會正在給姜維鎧甲兵器,報告說外面有洶洶嘈雜之聲,好像是失火似的,一會兒,又報告說有兵跑往城里。鐘會大驚,問姜維說:“兵來似乎是想作亂,應當怎么辦?”姜維說: “只能攻擊他們!”鐘會派兵去殺那些被關起來的牙門將、郡守,而里面的人都拿起幾案頂住門,兵士砍門卻砍不破。過了一會兒,城外的人爬著梯子登上城墻,有的人焚燒城內的屋子,兵士們像螞蟻那樣亂哄哄地涌進來,箭如雨下,那些牙門將、郡守都從屋子上爬出來,與他們手下的軍士匯在一起。姜維帶著鐘會左右拼殺,親手殺死五六人,眾人格殺了姜維,又爭相向前殺死了鐘會。鐘會的將士死了數百人,兵士們又殺了蜀漢的太子劉璿和姜維的妻子兒女,并到處搶掠,死傷滿地、一片狼藉。衛瓘部署諸將去平息,過了幾天才平定下來。
鄧艾本營的將士追上囚車把鄧艾救出并迎接回來。衛瓘認為自己與鐘會共同陷害鄧艾,恐怕他回來會有變亂,就派遣護軍田續等人領兵去襲擊鄧艾,在綿竹西邊遇上,于是殺了鄧艾父子。當初鄧艾進入江由時,田續不往前進,鄧艾想殺了他,后來又放了他。衛瓘派遣田續時,對他說:“你可以為江由受的恥辱報仇了。”鎮西長史杜預對眾人說:“衛瓘是免不了一死的!他身為名士,地位聲望很高,但是既沒有頌其美德的贊譽,又不能用正道御使其下屬,他怎能推托自己的責任呢?”衛瓘聽到后,不等車駕來到就跑去感謝杜預。杜預是杜恕之子。鄧艾其余的兒子在洛陽者被誅殺,又把他的妻子及孫子遷到西城縣。
鐘會之兄鐘毓曾秘密地對司馬昭說:“鐘會愛玩弄權術,不可過于信任。”及鐘會反叛,鐘毓已經去世,司馬昭思念鐘繇的功勛與鐘毓的仁賢,特別寬宥了鐘毓之子鐘峻、鐘辿,官爵如故。鐘會的功曹向雄收葬鐘會之尸,司馬昭召他來責備說:“從前王經死時,你哭于東市而我沒有責問。鐘會身為叛逆,你又特地去收葬,如果再容忍你,還有沒有王法?”向雄說:“以前先王掩埋枯骨腐尸,仁德施于朽骨,當時難道是先計算其功罪而后再收葬嗎?現在王者的誅罰已經加于其身,從法度上說已經很完備,我有感于大義而收葬他,教化也就沒有了缺憾。法度立于上,教化弘揚于下,以此來作為萬物的法則不是很好嗎?何必要讓我背棄死者,違背生者而立于當世?您以仇怨對待枯骨,把他棄之野外,這難道是仁賢之人的氣度嗎?”司馬昭很高興,與他一起宴飲交談之后才送他走。
鄧艾成功之后,頗為矜夸,不能韜光養晦,終于為人所乘。大凡一個人的缺點及優點,均可為人所利用,而韜光養晦、大智若愚、深不可測、真人無相等處世韜略,則可封閉心扉,使無隙縫;既無隙縫,也就堵塞了別人的可乘之機。鄧艾居功自傲,人就以其心態還治其人。
對于那些正處于走向權力峰巔的人,他所關心的最重要的事情,莫過于如何攫取最高權力,然后才談得上其他。鄧艾定蜀攻吳的韜略,在于通權達變,厚待劉禪,穩定蜀漢;先聲后實,乘勢而進,軟硬兼施。而司馬昭通過監軍衛瓘,對鄧艾加以制約。此后,事變突起,自毀長城,滅吳時機因而錯過。
司馬昭夫人王氏、邵悌、姜維、衛瓘等均能察知人心。尤其王氏,給鐘會下了斷語:“見利忘義,好為事端,寵過必亂,不可大任。”司馬昭更有統御韜略,使人盡其用,控制自如,致信于人,恰到好處。
衛瓘在危難之中,鎮定自若,運用分化瓦解、瞞天過海的韜略,吸引鄧艾所統諸將。
鐘會、姜維舉大事而疏忽,因疏忽而釀成慘敗。胡烈造作謠言,可謂海闊天空,挑動眾怒,反敗為勝。
上一篇:《先謀后戰:孫策占據江東》三國謀略智慧大全
下一篇:《養威自保:羊祜示吳人以德》三國謀略智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