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內后外: 諸葛亮出師漢中》三國謀略智慧大全
蜀漢丞相諸葛亮率領各路軍隊向北挺進,駐軍漢中。長史張裔、參軍蔣琬負責留成都的丞項府的各項政務。出發前,諸葛亮上書說:“先皇帝開創大業,剛剛見些成效,卻中途溘然長逝了。如今的天下分成三個政權鼎足而立,要算益州的蜀國最為貧窮困乏,這正是一個生死存亡的時刻。然而身邊的近臣仍能兢兢業業,毫不怠懈地在朝內盡其職守;忠勇將士舍身奮戰在沙場、出生入死,是因為追念先皇帝的知遇之恩,想要全力報答給陛下。陛下正應虛心聽取各方面意見,發揚光大先皇帝遺下的威德,振奮有志之士的氣節; 而不應自己輕視自己,講出不合道理的話來,以致阻塞忠臣進諫的渠道。
“宮廷和相府,是一個整體,提升、貶黜、表彰、指責,不應有什么區別。如果有觸犯法紀的行為,或盡忠立功的表現,應該讓有關部門按規定給予處罰、獎賞,以顯示陛下公允、明察,不能有偏私之心,不能使宮廷內外執法不統一。
“侍中郭攸之、費祎、侍朗董允等人,都是善良誠實、思想純正的忠臣,所以先皇帝特意提拔他們留下來輔佐陛下。我以為宮廷中的事務,不論大小,都應先和他們商議,然后再付諸實施,這樣一定能彌補缺漏,得到更多的好處。將軍向寵,品行平和公正,通曉軍事,在以前經過考驗,先皇帝稱贊他很有才能,所以被大家推舉為掌管禁兵的中部督。我認為各項軍務,都應征求他的意見,必定會令將士和睦,使才智出眾和能力較差的人都能各得其所。
“親近賢臣,疏遠小人。這是前漢得以興盛的原因;親近小人,疏遠賢臣,這是后漢衰敗的根由。先皇帝在世,每次與我談起這些,沒有一次不對桓帝、靈帝時代的政治腐敗痛心疾首。侍中郭攸之、費祎、尚書陳震、長史張裔、參軍蔣琬,都是端正善良、能以死報國的忠臣,希望陛下親近他們,信任他們,則漢室的興盛,將指日可待。
“我本是一介平民,在南陽以耕作為業,本來只想在風雨飄搖的動蕩年代保全性命,從未想過做官名揚天下。先帝不嫌我地位卑下,屈尊俯就,三次往草舍相訪,向我詢問天下形勢,使我感激萬分,這才答應為先皇帝奔走效命。后來軍事上遇到挫折,在敗軍之際承擔重任,在危難時刻接受使命,從那時至今,已整整二十一年了。先皇帝深知我行事謹慎,因此在臨終之前托付國家大事。
“自從接受先皇帝遺命以來,日夜憂慮嘆息,唯恐辜負重托,有損先皇知人之明。于是五月渡過瀘水,深入到荒涼的不毛之地。如今南方已經平定,軍力充足,正應當激勵將士,統率三軍北定中原,我愿竭盡平庸之力,鏟除奸賊,恢復大漢皇室,重返故都,這正是我報答先皇帝,效忠陛下的本分。至于處理政事、掌握分寸、進納忠言,則是郭攸之、費祎、董允等人的責任。希望陛下將討伐國賊、復興大漢朝廷的重任交給我,若無成效,請您治罪,以告先皇帝在天之靈;責備郭攸之、費祎、董允的疏忽失職,以追究他們的過錯。陛下自己也應慎重考慮,征詢和采納妥善的治國方略,訪察、采納好的建議,真正遵循先皇帝遺訓。如此則臣下我就受恩不淺、感激不盡了。現在將要遠離陛下,在寫這份表章時激動得淚流不止,不知該說些什么。”
于是率軍出發,駐屯在沔水北岸的陽平石馬。
諸葛亮征召廣漢太守姚伷為丞相掾,姚伷同時推薦了很多文武官員,諸葛亮稱贊他說: “對國家效忠進益,莫過于舉薦人才,但推薦者往往根據自己的崇尚。而今掾屬姚伷舉薦官員,卻能剛柔并濟地同時推舉文官武將,以備國家之用,可稱為廣博和雅量。希望各位掾屬以姚伷為榜樣,不負我對你們的期望。”
魏明帝得到諸葛亮抵達漢中的報告,準備大舉出兵向諸葛亮發起進攻。他就這件事詢問散騎常侍孫資,孫資說:“以前武皇攻打南鄭,征討張魯,在陽平之戰中,身臨險境,而后才勉強取勝,后來又親自率兵救出夏侯淵的軍隊。他曾多次說: ‘南鄭真像天上的監獄,中間的斜谷道簡直是五百里石穴。’ 由于那里的地形險惡,他慶幸救夏侯淵的軍隊脫離險境,才說了上面的話。再者武皇帝用兵如神,深知蜀賊棲息在崇山峻嶺之間,吳匪流竄于江河大湖之上,因而加以容忍,暫時避開,不強迫將士們死打硬拼,不爭一朝一夕的氣氛,即所謂有勝的機會便戰,無勝的把握便撤的策略。如果現在進兵南鄭討伐諸葛亮,不但道路艱險,還要調集精兵、轉運物資,再加上鎮守南方的荊、徐、揚、豫四州,防止吳的水上進犯,共需兵力十五六萬人,這樣,就還需要征發更多的兵役,調集更多的物質,全國都會因此騷動起來,耗費巨大,這的確需要陛下深思。防守和進攻相比,僅需二分之一的力量。但以我軍現在的兵力,分派重要將領據守各險關要隘,威力足以使強敵震恐,使我國邊境安然無恙,將士可以養精蓄銳,百姓也不受勞役之苦。數年之后,我國國力強盛,蜀、吳二敵必然自己疲憊下去。”明帝遂停止了攻擊計劃。
諸葛亮出師漢中之前,先平定南方、整頓內部、發展生產、富國強兵,然后揮師北向,與魏抗衡。這是先內后外,先勝后戰,先立于不敗之地,然后積聚力量向外發展的政治、軍事一體化宏觀韜略。
對此,曹魏政權的智士孫資提出一套針鋒相對、揚長避短、以靜制動、乘隙而發的韜略,為曹魏政權的正確決策作出有力的保證。
上一篇:《修德而霸:譙周諫后主沉緬游樂》三國謀略智慧大全
下一篇:《先發制人:公孫瓚殺劉虞》三國謀略智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