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英宗趙曙皇后高氏:謙遜守禮嚴律己,女中堯舜名副實
在宋朝的眾位皇后中,有一位名副其實的女中堯舜,她就是宋英宗趙曙的皇后高氏。
高氏出身于名門,她的曾祖是太宗時期以武功起家、官封忠武軍節度使的高瓊,她的祖父高繼勛官至節度使,她的父親高遵甫任北作坊使;她的母族也十分顯赫,她的生母是北宋開國元勛大將曹彬的孫女,她的親姨母就是宋仁宗趙禎的皇后曹氏。
高氏與宋英宗的婚事在當時有“天子娶兒媳,皇后嫁閨女”的美談。這是怎么回事呢?原來,在仁宗時期,曹皇后非常疼愛自己的這位小外甥女,就把她接進了宮中,自小養在自己身邊。巧合的是,當時仁宗趙禎因為一直沒有兒子,就把4歲的侄子趙宗實(后改名趙曙,即宋英宗)也接到宮中教養。所以,高氏與宋英宗趙曙其實是一起長大的。
高氏與趙宗實在宮中一起長大,二人青梅竹馬,兩小無猜,感情非常深厚,宮中上下也都習慣將趙宗實稱為“官家兒”,稱呼高氏為“皇后女”。宋仁宗在他倆小時候也經常逗弄宗實:“娶皇后之女當媳婦如何?”不過,二人在宮中也只是一起生活了五六年。等趙禎的第二個兒子趙昕出生后,趙宗實和高氏便各自被接回到自己家中了。
又過了數年,高氏到了訂立婚約的年紀。趙禎這才想起了以前的事情,就對曹皇后說:“咱夫婦老而無子,而過去收養的十三(趙宗實是濮安懿王趙允讓的第十三子)、滔滔(高氏乳名)都已長大成人了,我為十三、你為滔滔主婚,讓他倆兩相嫁娶吧。”1047年,在仁宗和曹皇后的主持下,高氏嫁到了濮王府,成了趙宗實的妻子。
因為有著自小的感情基礎,二人結婚后如膠似漆,感情、生活都十分和美。二人結婚第二年四月,高氏就生下了一個兒子,取名趙仲鍼,后改名趙頊,即宋神宗。這之后的十幾年間,高氏又為英宗生了三個兒子(岐王趙顥、潤王趙顏、嘉王趙頵)和一個女兒(壽康公主)。
趙曙一生中只有高氏所出的這四子一女,沒有其他子嗣,也沒有任何妃嬪。這對一個皇帝而言是一件很不容易做到的事情,但是有點優柔寡斷的趙曙能尊重皇后的意見,不納妃嬪,應該歸功于那段青梅竹馬的愛情。有些大臣會覺得高皇后太過強悍,才導致趙曙乾綱不振。就連高氏的親姨母曹太后都曾勸過高氏,但高氏卻說自己“嫁的是十三團練,又不是嫁他官家”。在這里,“十三團練”就是指趙曙,“官家”就是指皇上。
可惜的是,這一對恩愛夫妻沒能白頭到老,趙曙僅做了四年的皇帝便駕崩了,留下當時年僅30多歲的高氏強忍悲痛,輔佐兒子趙頊(也就是宋神宗)登基。趙頊即位后,尊高氏為皇太后,垂簾聽政。
高太后雖然掌握政權,卻不敢越權,為人謙遜,遵循禮法,更是在為政上實行了一系列較為清明的舉措。她在聽政之初,一面起用司馬光、呂公著等老臣,一面降詔停修京城內已開工興建和將要興造的宮殿、府衙、寺院等,同時嚴禁各級官吏行苛政、貪污肥私,還對遭受自然災害的農民減免田賦。
高太后對娘家人的約束也非常嚴格。當高氏還是皇后的時候,她的胞弟高士林就以內殿崇班的低級軍階在京城騎兵部隊內服役數年,一直盡職盡責,沒出過差錯。所以,英宗皇帝幾次提出要加封高士林的官職,但都被高皇后謝辭了。而宋神宗在即位前,也曾經在外公家高府居住過,知道那里的環境不太好。于是,神宗即位后,多次提出要為外公高家建造一座新的府第,但是高太后堅決不許。后來,經不住宋神宗的懇請,高太后總算答應了他的要求,卻用自己的私房錢在遠離市區的城北郊區買了一塊廢閑地,給娘家建造了一座府第。不僅如此,高太后還將先朝定給太后娘家族人的私恩賞賜減去了四分之一。
1085年,宋神宗趙頊病死,年僅10歲的幼子趙煦即位,是為宋哲宗。這一年,高氏54歲,她繼續以太皇太后的身份垂簾聽政,處理國事。宋神宗在位時為了國富民強而起用王安石變法,這對保守的高太后而言是難以理解的。于是,等到宋神宗彌留之際,她直言要改變新法。果然宋神宗病逝,高氏重新臨朝后,一場徹底清算新法的運動便毫無顧忌地展開了。高氏不僅全面廢除了新法,還把王安石趕出了朝廷。
此外,高氏對宮中的宦官、宮女控制得更是嚴格,不準他們干預政治。因為高氏這樣高尚的德行,再加上她的行為舉止,以及她全盤推翻新法、起用元老舊臣的做法,最大限度地迎合并滿足了那些在變法期間受到抑制的官僚貴族的利益和要求,所以贏得了這些人的高度推崇,被稱譽為“女中堯舜”。
1093年,高氏病故,享年62歲,謚為“宣仁圣烈皇后”。次年,被葬于河南鞏縣的永厚陵中。
上一篇:宋神宗趙頊皇后朱氏:出身低微受冷眼,母憑子貴得追封
下一篇:宋高宗趙構皇后邢氏:異鄉為人質,死后終歸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