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宗李誦
李誦,唐德宗子。唐德宗對他十分信任。貞元二十一年 (805) 正月,德宗死,李誦即位,是為唐順宗。
順宗即位后支持革新,改革弊政。他任命韋執(zhí)誼為尚書左丞、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以太子侍書、翰林待詔王伾為左散騎常侍,充翰林學士,以前司功參軍、翰林待詔王叔文為起居舍人,充翰林學士。當時,唐順宗患有中風病,口不能言,便把政事委以親信王伾、王叔文等人,朝臣中柳宗元、劉禹錫、韓泰、韋執(zhí)宜、韓曄、陳諫、凌準、程異等名士,也幫助王叔文、王伾議論政事,并針對時弊進行了一些改革。
王叔文、王伾的改革,首先從廢除民憤較大的 “宮市”、“月進”、“日進”入手。早在唐德宗時,宦官就經(jīng)常以為皇宮采集物品為名,對人民進行掠奪,稱為“宮市”。有的以低價強購,有的白搶白拿,百姓畏之如寇。而一些地方節(jié)度使為了討好皇帝,不斷向皇帝進奉錢財,有的每月進奉一次,稱為“月進”,有的每日進奉一次,稱為“日進”。后來州刺史、幕僚也爭相效尤,成為一種時弊。向皇帝進奉的錢財,全是搜刮來的民脂民膏。一些地方官吏以進奉為名,中飽私囊,隨意向百姓增派賦稅,弄得民不聊生,怨聲載道,進奉已成為郡縣百姓的沉重負擔。到順宗朝,這種惡習積重難改,甚至有進一步發(fā)展的趨勢。針對這種情況,王叔文等人以唐順宗的名義,下令取消 “宮市” 和 “月進”、“日進”。同時,還下令蠲免民間對官府的各種舊欠,減少鹽價,江淮海鹽每斗自370錢降為250錢,減北方池鹽每斗為300錢。這些措施的頒布行施,減輕了人民的負擔,在當時有著積極的意義。
在唐順宗的支持下,王叔文、王伾等人還籌劃奪取宦官的兵權(quán)。早在唐德宗時,朝廷猜忌宿將,使宦官監(jiān)左右神策軍,又使宦官任左、右神策護軍中尉。邊上諸軍,也請隸屬神策軍,稱為神策行營,歸中尉統(tǒng)率,宦官控制了兵權(quán)。唐順宗怕宦官兵權(quán)太重,危及自己的統(tǒng)治,便和王叔文等人籌劃奪取宦官兵權(quán)。五月,以右金吾衛(wèi)大將軍范希朝為右神策統(tǒng)軍,充左右神策、京西諸城鎮(zhèn)行營兵馬節(jié)度使,以韓泰為其行軍司馬,接管宦官的手中兵權(quán)。宦官集團密令自己控制的將領(lǐng)對范、韓進行抵制,群起反對范希朝來統(tǒng)率神策軍,結(jié)果,這一措施未能執(zhí)行。其它一些地方節(jié)度使也對王叔文等施加壓力,王叔文當政不久,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韋皋就派心腹劉辟到京都,對王叔文進行威脅利誘,提出要完全占領(lǐng)劍南三川 (劍南西川、東川及山南西道合稱三川),以擴大自己的地盤。王叔文拒絕了韋皋的無理要求,韋皋等人對王叔文懷恨在心,事事與之掣肘。許多藩鎮(zhèn)怕王叔文限制自己的權(quán)力,也制造緊張空氣,指責王叔文擅權(quán)。王叔文等人的處境日漸危難,各項革新措施的執(zhí)行,遇到重重阻力。
王叔文限制宦官、藩鎮(zhèn)的措施,激怒了許多人,以俱文珍為首的宦官集團陰謀策動宮廷政變,擁立太子,廢除順宗,來打擊革新派。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韋皋、荊南節(jié)度使裴均、河東節(jié)度使嚴綬等紛紛上表朝廷,攻擊王叔文等人,與俱文珍等宦官內(nèi)外呼應,陰謀廢立。朝廷上一些守舊派官員也群起反對王叔文。當年八月,順宗不得不讓太子李純監(jiān)國,不久又被迫禪位太子,自稱太上皇。所以李誦在位只有8個月。李純即位,是為唐憲宗。改元永貞。依照舊制,大赦天下。
順宗退位后,宦官得勢,王叔文、王伾被貶逐,王伾死于貶所,王叔文被貶后又賜死。柳宗元、劉禹錫等八人都被貶為邊州司馬,所以這一事件被稱為 “二王八司馬”事件,
元和元年(806)正月,憲宗帶領(lǐng)百官至興慶宮朝賀順宗,奉上尊號,稱為應乾圣壽太上皇。時隔不久,太上皇李誦病情惡化,醫(yī)藥無效,死于興慶宮之咸寧殿,享年44歲。群臣謚日至德大圣大安孝皇帝,廟號順宗。同年秋七月,葬于豐陵。
上一篇:譙王石世
下一篇:順帝劉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