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祖年
原名李組紳, 字搢 (jìn)臣,號紀堂。江蘇武進 (今常州武進市) 人。清光緒二十年 (1894) 進士,二甲第八名 (榜名即李組紳,后改名) ,授翰林院庶吉士。光緒二十二年散館,改任文登縣知縣。到任時,正值日軍占領(lǐng)威海、文登、榮成等地,肆無忌憚,拆毀廟宇,無賴橫行鄉(xiāng)里,民不聊生。榮成知縣陳毓崧在 《軍記》 中記述: 倭亂后,(文登) 一月無官,人心惶惶,如失父母。自公來,始得安枕。公來時倭在威海,去邑城不及百里,時尚未和,事實危險。寇盛時,各鄉(xiāng)無賴肆意搶劫,被民團毆殺者不少。事平,反提詞呈控。非公明斷,幾成大獄。邑中各廟,被倭拆毀殆遍。公多方籌款修補,始復(fù)舊觀。公治兵聽訟,早晚繁忙,而尤加意于學(xué)校,激勵人們求學(xué)奮爭,故當大亂之后境內(nèi)學(xué)生仍苦學(xué)不輟。以往宣講圣人教諭禮節(jié)不全,公獨認真率行,盛服吟聽,凡市鎮(zhèn)俱按此辦理,使崇教尊儒之風盛行。以往發(fā)放孤貧救濟糧,分四季領(lǐng)發(fā),數(shù)量少又多冒領(lǐng)。公到任加多其數(shù),每月當堂按月發(fā)給,鰥寡者均得實惠。” 同時禁賭緝盜,倡墾灘涂,積谷備荒。由南方引進大葉桑苗,分村培植,促進文登養(yǎng)蠶繅絲業(yè)發(fā)展。主持增刪定稿《文登縣志》 ,主張方志貴詳、貴實用。光緒二十四年 (1898) ,英國強租威海衛(wèi),與清政府簽訂 《中英議租威海衛(wèi)專約》 ,并以勝利者的姿態(tài),專橫跋扈,到處傳教。李祖年大義凜然,不讓百姓租房給傳教的洋人,寧可丟官也不向洋人讓步,力挫囂張氣焰。英使竇納樂照會清政府總理衙門,聲稱文登縣令李祖年無故梗阻教士在威海衛(wèi)租房,要求將縣令撤職。清廷屈服英人壓力,將李祖年調(diào)任歷城知縣。光緒三十二年 (1906) ,個人出資,由武進李氏圣譯樓刻印 《徐大中丞勘語》 四冊,文登于霖逢代其作序,此為 《徐士林讞詞》最早版本。任魯十馀年,治行卓異,先后保薦卓異十次,歷任泰安、益都知縣,山西澤州、汾州、太原知府。民國時任山西財政廳廳長、全國煙酒事務(wù)署長等職。李祖年是中國近代書畫家,工書善畫,精鑒賞,兼通醫(yī)學(xué)。罷歸以書畫為生,名播吳中。作畫不拘繩墨,鋪紙揮毫,墨痕淋漓,得張旭作書之神妙。輯有《圣譯樓叢書》 刊行。1927年卒于車禍。
附: 李祖年縣令斷案三例[1]
欲擒先縱
清光緒二十三年丁酉 (1897),江蘇武進人、翰林院庶吉士李公祖年知文登縣事。距文登城五十里澤頭村,有一富豪李同,登徒子之流亞也[2]。久淫於族孀[3]年少之嬸,其家亦屬小康,僅有一子髫齡,溫雅,對於李同晝夜往來從不憎嫌。及年十六,娶妻古泊村陳姓女,年十八,姿色亦佳。李同淫念復(fù)萌,希得一枝雙桃,且可出入方便,乃屢試調(diào)戲,其嬸亦暗中引誘。詎意女為名門閨秀,不但毫不入彀[4],反而痛恨抑郁,終至自縊身死。迨至報喪娘家(距澤頭村百馀里) ,其父陳某 (老秀才) 親詣驗殮,確系自縊。及經(jīng)偵知詳由,遂厝柩[5]鳴官。時當李公祖年審案將退堂,陳老秀才手捧呈文,口稱冤枉(俗謂闖堂喊冤) 。公將呈文披閱一過,乃詰之曰: “你女是自縊嗎? ” 答曰: “是。” 公又曰: “你是否老糊涂了? 你女若被人殺害,我總得拘捕兇手,按法治罪。既是自縊,我能叫她活嗎? 你該埋不埋,該殯不殯,反來搗亂公堂,叫本縣為難! ” 乃將呈文一扔,道: “本縣無法受理! ” 又吩咐值班衙役將老秀才拖出去,遂即退堂。至晚餐后,又叫人將陳某請來。公曰: “你回店中必然罵我了吧?你可知我扔呈文是個什么用意? ” 答: “不知。” 公曰: “我那是用定身法把李同定在家里。若不然,一百個李同也逮不到一個! 你想,他是個富豪,通風報信的走狗還能少嗎? 我已差快捕兩班協(xié)同武警去澤頭了,大約明晨準能提來。你回店靜候可也。” 再說公差趕到時,李同的大門尚未關(guān)。客廳內(nèi)燈燭交輝,二三童仆忙去忙來,通風報信者剛用完飯,桌上的杯盤殘饌尚未撤盡,而都群聚內(nèi)屋吸弄鴉片。正在興高采烈、各獻歡詞時,公差們出其不意,蜂擁突入。李同雖會武術(shù),也插翅難逃,只得垂頭束手就擒歸案。如李公之機警敏捷,欲擒先縱,除惡有方,實堪為后世法。自當筆而記之,或亦可作儆世之小補云。
折獄靈通
公祖年宰文登時,有鄉(xiāng)農(nóng)兄弟分居,兄性強悍,弟弱懦,雖是分居,尚住同院。其舊有門道,理應(yīng)伙走。而該道卻在兄分得之界內(nèi)。當時寫分書者,筆亦忽略未注。事后,兄竟不讓弟走。及經(jīng)村鄰多人調(diào)處,最后議價六十吊,由弟承買,終至決裂,遂鳴於官。及至李公訊得詳情,乃斥其弟曰: “你太昏了! 何不另開新道? ” 答曰:“只此一路可通街,其馀三面都是鄰院,不能另開。”“既然如此,何不欣然承買? ” 答曰: “民有七八口家,分有地十幾畝。若賣地買道,生活就難了。” 公又曰:“你真太昏,就是把地賣凈,沿街乞食,你不是可以隨便出入嗎? 若不然,你有地萬頃,不能出門,又有何用? 你兄既肯賣給你,可見他有顧念同胞之情,給你方便。若不然,任你出價萬千,他堅決不賣,誰可如何?你總當認買為是,別無他法。你若認買,本縣給你書立契據(jù),并當過付人,永遠不會舛錯[6]。” 其弟無奈,只得認買。但為價目苦苦求減。公又曰: “若是我定的價,一減再減無何不可; 似此六十千文,是你村董事多人公議之價,你想叫我推翻他們的公議,萬不可能,就是一文也不能減。若說湊錢維難,長點期限亦未始不可。” 於是,又問村人等應(yīng)限期若干日。遂同聲答曰四十天可也。公曰: “好,好,你快取保具結(jié)立契完案。” 其弟垂頭喪氣,若失知覺,唯唯而退。其兄與村人等則各含得意,亦蠕蠕[7]欲退。公復(fù)柔聲怡色向村人曰: “諸位暫勿急去,我還有事待商。他們一母同胞,走門道尚須納錢,他走我這門道,是否也須納錢? 請諸位也公議吧。” 眾人一聽,恍如晴天霹靂,立時汗流浹背,面皆土色,只是同聲叩禱 “老爺開恩” 。公怒曰: “爾等在鄉(xiāng),就是這樣的任意妄為嗎? 理應(yīng)依法重責,姑念可憐可厭,格外恕饒,以觀今后也。但說我這門道,與他的對比,諒必好得太多。爾等不肯公議,我只得自定價目,比他的價高一倍,不算多吧? ” 而其兄堅不認納,終於管押在案,馀均飭回[8]。后逾數(shù)月,其兄之家屬,畢竟將價交清,釋放回家,徹底完案。公又傳其弟問曰: “你買道之錢何處來的? ” 答曰: “借貸若干,典出地畝若干。” 公又笑曰: “你六十千買道,不論晝夜,時時要走,尚嫌價多; 你兄買我這道,不定幾年或走一次,尚須一百二十千。我今天賞給你六十千,只可購地還債,不得移作別用。去吧。” 又叫庫吏將此銀項,鳩工庀材[9],繕葺門道,綢繆牖戶[10]可也。
勤慎將事
文邑城后里許香巖寺,乃清靜幽雅之古剎也。其主持僧為師徒二人,另外有田園長工及廚夫三四名。師則勤儉治產(chǎn)不遺馀力,徒則驕奢淫逸殊不安分,且常不在家,師甚惡之。至年關(guān)臨近,迫於債累,事所必然。一日,徒乘雪夜,回廟偷糧,長工廚夫,各皆就寢,師亦熄燈,尚未睡熟。忽聽糧房有撬門聲,師遂起,視糧房門果未關(guān)。當是時,諒他必以為天降大雪,疏於關(guān)鎖,被風吹開,并未料及有賊,故未招呼他人,只身趨前,檢點關(guān)鎖而已。及入內(nèi),乃大喊捉賊; 徒則以扭鎖用的鍘刀釘將師之腦頂擊裂,倒臥門旁。迨長工等披衣出,賊已逃去,師亦流血太多,不省人事。遂報知會首,轉(zhuǎn)報縣官。是時,李公早已就寢,聞報遂起,即率班役詣寺檢驗。乃問長工曰: “爾等誰來此廟最早?” 咸曰廚夫來十馀年矣。問廚夫: “你小師傅平日都在何處游玩? ” 答曰: “多半在飯館和賭錢屋子,時常也到九里水頭村,好像某家之女與他有染。”公曰: “九里水頭在何方? ” 咸曰: “東北方去威海衛(wèi)必經(jīng)之路。”公遂命廚夫引路,毫不猶豫,凌風冒雪,率同班役直撲九里水頭,將某家之房圍為環(huán)堵。乃命廚夫叫門,遲遲好久始開。班役等蜂擁而入,各處搜尋,杳無蹤影。及見桌柜下有濕鞋一雙,廚夫認是師物。遂又反復(fù)搜索,終在廂房亂草垛中搜獲。拉回縣衙,不曾刑訊,據(jù)實招供,并將兇器追出以資佐證,案情大白。似此忠誠奉職,勤慎將事,爾時縣宰罕有其倫。公之睿智尤足欽佩,當即料到彼必逃往威海(英租界),乘輪遠揚,若稍遲一步,則不獨老師傅之冤永沉海底,即長工廚夫亦難免一時之嫌。故必凌風冒雪,即夜追蹤,出其不意,將其捕獲。此謂民之父母,其誰曰不然! 特記於斯,以冀后之覽者或亦鑒諸。
【注釋】
[1] 斷案三例: 根據(jù) 《陸堯山詩文集》 (手稿) 整理。陸堯山,名福仁,字堯山,文登縣文登營村人。生于1895年8月。1952年陸移居北京,在其清華任教的長子陸永俊處。堯山與清末拔貢、漩夼村蔣承翰友善 (其先人同為文登營武官) ,同蔣書信往來,詩詞酬答,多收于此集。1973年7月逝于北京,享年78歲。
[2] 登徒子之流亞也: 比好色之徒有過之而無不及。登徒子,好色之人。語出戰(zhàn)國楚宋玉《登徒子好色賦》 : “其妻蓬頭攣耳,齞唇歷齒,旁行踽僂,又疥且痔,登徒子悅之,使有五子。”后世因稱好色而不擇美丑者為“登徒子”。
[3] 孀 (shuāng): 死了丈夫的女人。
[4] 入彀 (góu): 中圈套。
[5] 厝 (cuò)柩: 把棺材停放待葬。
[6] 舛 (chuǎn) 錯: 謬誤,錯亂。
[7] 蠕蠕: 原指昆蟲爬行的樣子,此指恭敬地慢慢退出。
[8] 飭 (chì)回: 命令回去。飭,古同敕,告誡,命令。
[9] 鳩 (jiū) 工庀 (pǐ) 材: 招集工匠,準備材料。庀: 準備、具備。
[10] 綢繆 (móu)牖戶: 猶綢繆未雨。趁著天沒下雨,修繕房屋門窗。
上一篇:李光馀
下一篇:李蔭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