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功亮
吳泰昌選編并作序。作家出版社1986年12月出版。共收一百二十一位作家在1976——1986十年間的散文一百二十一篇(每人一篇),按發表時間先后排列。編選本集的目的是“希望通過它能看出新時期散文創作的大致風貌、精華和那些耀人眼目的特點”。由于是個人編選,在許多方面表現出編選者的愛好和見解。其特點如下:一、編選者認為新時期十年散文創作的最大收獲是文風的轉變,由說假話,抒矯情,變為說真話,抒真情?!罢妗背蔀槿脒x的重要尺度。巴金的《懷念蕭珊》、冰心的《等待》、杜宣的《獄中生態》等,真實地反映了十年動亂的悲慘現實;韋君宜的《饑餓之憶》、陳慧瑛的《參星與商星》,則以獨特方式,將自己內心世界的隱秘部分向讀者袒露。二、編選者對散文文體的理解比較寬泛。凡具散文筆調者,在本集均占一席之地。除抒情小品、山水游記外,入選的還有李健吾的《重讀〈圍城〉》、聶紺弩的《〈聶紺弩雜文集〉序》、朱光潛的《自傳》、鮑昌的《夢的雜感》、黃苗子的《遺囑》等。就篇幅看,易征的《某編輯箴言》只有百字左右;鄭逸梅的《藝林散葉》,三言兩語,甚至一句話,就說完一件軼事,全文不到二千字,卻拾了“藝林”中的四十四片“散葉”。三、從入選作家看,有專事散文創作的,但更多的卻是小說家、詩人、戲劇家、理論家的“客串”。編選者認為,“他們對發展散文有熱情,不僅會增加散文創作的數量,而且從內容、文體到寫法上都會給散文發展帶來新鮮的血液、新的活力、新的天地”。四、從總體看,入選作品在題材和技巧上,較多地保持了我國古代和現代散文的優良傳統,同時,“有些散文家已開始邁出了創新的步伐”。
上一篇:王功亮《北極星》當代文學作品賞析
下一篇:孫宜君《十年詩抄》當代文學作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