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曉曄
報告文學。作者李延國。發表于《解放軍文藝》1985年第5期。獲全國第四屆(1985——1986)優秀報告文學獎。它熱情洋溢地歌頌了山東省膠東農村在改革中發生的巨大變化,以宏大的篇幅描繪了在商品經濟大潮中涌現出來的社會主義新型農村的嶄新面貌,不僅寫出了農村社會在政治、經濟方面正在發生的巨大變革,而且寫出了在這場社會大變革中,農民群眾思想意識所發生的根本性變化,從而令人信服地勾勒出中國農村從小農經濟社會走向商品經濟社會的不可逆轉的大趨勢。作者的筆觸從與弟弟在北京相聚開始,當發現昔日貧苦的弟弟已經成為了敢于向深圳投資的農民企業家時,他再也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決定重訪膠東故鄉。一踏上故鄉的土地,吸引作者的不僅僅是農民生活水平的顯著提高,而是農民思想意識的大解放,他們已經開始擺脫了千百年來對土地的依附,放開手腳,辦廠經商,并且逐漸形成了新型的價值觀、審美觀和勞動觀。經濟的發展還帶來了農村社會關系的深刻變化。隨著農村婦女走入生產領域,她們的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高,久已喪失的女性尊嚴在她們創造性的勞動中得到恢復,男性作為家庭重心的時代已經結束;在一些家庭工廠里,原來靠倫理觀念和封建家長權威維系的家庭關系已為新型的商品關系所代替;尤為重要的是,改革使農民逐漸擺脫了奴性心理,開始學會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然而改革的成就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巨大的歷史變革中,充滿了巨大的困惑、思考與奮斗,有人落伍,有人成功,有傷心的眼淚,也有幸福的歡笑。作者以大量事例充分而深刻地描繪了這一轉變過程的復雜與艱難,并突出地表現了年青一代共產黨員在這次革命中所起的先鋒模范作用。與前輩相比,他們的思想更加成熟深刻,更多現代意識而少小農的狹隘、懶墮、自卑以及宗派主義的缺點。他欣喜地看到,新一代農民正以他們的豪情與智慧創造著一種嶄新的生活和文化,他們已經告別了過去,告別了貧窮與愚昧,正在奔向更加輝煌燦爛的未來。這部作品感情深摯,氣勢宏大,作者足跡遍及膠東十幾個縣市,涉及六、七十位來自各行各業的有代表性的男女老少,以一幅幅美不勝收的畫面組成了一個引人入勝,蔚為壯觀的風景和人物畫廊。作品構思巧妙,在每章之首冠以過去的回憶,從而使歷史和現實形成鮮明的對比,通過歷史反襯現實,不僅寫出了故鄉的滄桑巨變,而且融入了作者對故鄉的深厚情愛。整部作品情景交融,是一曲飽含深情的雄壯凱歌。
上一篇:張成林《中國體育界》當代文學作品賞析
下一篇:董瑾《中國姑娘》當代文學作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