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兩晉南北朝·陶潛·黃赭負義
東晉志怪小說。陶潛撰。《太平御覽》卷九三一、《初學記》卷三十均引作《搜神后記》。顧希佳選譯《搜神后記》收入。汪紹楹校注《搜神后記》入《佚文》。故事敘述:鄱陽百姓黃赭,進山采荊楊子,迷了路。他在山里好幾天,肚子甚餓,忽然看見一只大烏龜。黃赭就向烏龜祝告:“你是神靈之物,我迷了路,現在騎在你的背上,你給我指路吧!”烏龜就回過頭向右轉,黃赭就跟著它走。走了十幾里路,到了一條河邊,看見商人的船。黃赭就過去討吃的,便告訴船人說:“我剛才在溪邊看見一只烏龜,很大,可以共同去把它抓來。”說完,黃赭的臉上就長出瘡來。他們趕到溪邊,也未見烏龜。黃赭回到家中,過了幾天就因瘡死去。故事宣揚的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忘恩負義者必遭報應的思想。黃赭迷路為烏龜所救,本應感謝烏龜的搭救之恩;可他卻不然,走出絕境便出賣了烏龜。可謂用心險惡,喪盡天良,連禽獸都不如。烏龜尚能在黃赭危難之時幫助他,誰知作為人的黃赭,一旦自己脫險,馬上就出賣救命者,于是作者虛構了絕妙的一幕,讓其臉上生瘡而死。小說塑造的黃赭具有典型意義,使人讀后,受到教育。小說敘事完整,短小精悍,耐人尋味。這一篇可以同《白龜救人》參照閱讀。
上一篇:《先秦·黃帝說》簡析
下一篇:《三國兩晉南北朝·干寶·黃雀銜環》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