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刻書目》的主要內容,《匯刻書目》導讀
《匯刻書目》是中國第一部古籍叢書目錄。清顧修編,成書于清嘉慶四年(1799)。本書初編10卷,后由朱學勤補為20卷。其后續補者頗多,周毓邠撰2編10卷,傅云龍《續匯刻書目》12卷,胡俊章補遺1卷,羅振玉撰《續匯刻書目》兩種30卷,劉聲木撰《續匯刻書目》3種61卷。有嘉慶四年(1799)桐川顧氏刻本,同治九年(1870)群玉齋木活字版印本,光緒元年(1875)無夢園刊本、北京琉璃廠書坊刊增補本、北京成善堂刻本。
顧修(生卒年不詳),字仲歐,號松泉,又號箓涯,石門(今浙江省桐鄉縣)人。諸生。顧氏工詩善畫,家富藏書,學識淵博。匯刻了《讀畫齋叢書》,共8集,又編刊《南宋群賢小集》,附《江湖后集》,裝幀精美,后人奉為珍本。顧氏自著有《讀畫齋學語草》、《百疊蘇韻詩》。
《匯刻書目》初編10卷,共收錄作者所藏所見的叢書253種(另有收書261、260和271種諸說)。大體依經史子集分類序列,凡一目之下,匯刻兩種以上乃至數百種書之子目,依類排列,以便于查檢。該書無夢園刊本分為10冊,甲冊收書30種,乙冊10種,丙冊17種,丁冊12種,戊冊26種,己冊60種,庚冊15種,辛冊49種,壬冊43種,癸冊1種,共計253種。其中癸冊所收的叢書《道藏全部》,輯有各類道教書目約1500種,是本書中匯輯書最多的叢書。
該書所收均為中國歷代所輯刻的各類叢書。全書以書名為綱,注其輯刊者姓名和年代,而以子目為目,各著錄其書名、卷數、著者姓名及時代,如卷四的《紀錄匯編》叢書下,注有“明沈節甫纂輯,計二百十六卷”,次行空2格后列有“《御制皇陵碑》一卷、《御制西征記》一卷、《星槎勝覽》一卷(費信)、《四友齋叢說》三卷(何良俊)、《新知錄》一卷(劉仕義)”等凡128篇子目。由于書目系隨手摘錄,各卷冊中叢書的編排并無嚴格次序,有的卷冊以經部內容的叢書為主,有的以集部內容叢書為主,還有的四部內容的叢書并列一冊中。為便于讀者使用本書,作者對少量偽書特別加以注明,如《漢魏叢書》中的14種別史里邊,就在《秘辛》1卷和《天祿閣外史》8卷兩書下注有“偽書”字樣,使人們對其書之真偽一目了然。我國歷史上一些著名的叢書,如《百川學海》、《紀錄匯編》、《兩京遺編》、《漢魏叢書》、《昭代叢收》、《格致叢書》、《寶顏堂秘籍》、《知不足齋叢書》以及十三經的各種注疏和歷代刊刻的二十四史等均在本書中有存目。正如清人陳光照在《重刻匯刻書目序》中所指出的,該書“搜羅宏富,誠積學之士所宜家置一冊,以資考證者也”。
作為中國歷史上最早編印的叢書目錄,《匯刻書目》首開叢書編目之先河,其后人們為叢書編目的工作便再沒間斷。該書雖然存在編排不夠嚴謹、著錄簡單、體例不完備等缺憾,但其確立的叢書備列子目,四部分類編排等基本原則,一直為人們沿用至今。
上一篇:《桔錄》的主要內容,《桔錄》導讀
下一篇:《漢書》的主要內容,《漢書》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