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祖歷代通載》的主要內容,《佛祖歷代通載》導讀
《佛祖歷代通載》簡稱 《佛祖通載》。是一部編年體佛教史書。元代念常撰。清代《四庫提要》有著錄。明《北藏》、《嘉興藏》、清 《龍藏》、《頻伽藏》 及 《續藏》 皆收?!洞笳亍穼⑵涫杖氲?9卷。
念常(1282—?),華亭(今陜西省平涼縣)人,俗姓黃,號梅屋。幼時風骨秀異,氣宇英爽。12歲即懷出家之念。起初入平江圓明院,拜體志為師,潛心律典。14歲正式出家,歷游江浙諸大叢林,尋師訪道,廣涉佛典,及長,尤喜禪旨。元至大初(1309頃)年,參杭州凈慈寺晦機而得法。延祐二年 (1315),主持嘉興祥符寺。英宗至治三年(1323)奉詔赴京,參與金書藏經繕寫之列。順宗至正元年 (1341),遂撰 《佛祖歷代通載》 行世。時年60歲。
《佛祖歷代通載》,22卷,或作36卷。卷首附有至正元年(1341)虞集序和至正四年(1343)覺岸序兩篇,以及凡例目錄一篇。第1卷載佛教傳說的過去七佛和八思巴 《彰所知論》器世界品等。從第2卷開始,以中國歷朝世代為線索,從盤古王至元統元年(1333),廣載佛教史實,對僧人譯經、撰述及傳教活動,佛教與儒、道的關系,歷代皇帝臣僚興廢佛教事跡及有關撰述文書等,一一按年代順序記述。以干支紀年,并附注帝紀年號。前數卷所載28祖,均抄自 《景德傳燈錄》(宋道原撰),自東漢明帝至五代的10余卷,抄自 《隆興佛教編年通論》(南宋祖琇撰),作者主要著述宋、元二代。對禪宗諸師的記敘尤詳。
該書的特點:用天干甲子紀年,以世俗歷史為經,佛教歷史為緯,脈絡分明。對各種佛教史實、佛教與社會政治、儒家道教的關系的記載,都給人以一個系統而明晰的印象。在取舍史料時,略世事而詳佛史,即使于世俗歷史也詳略有當。凡涉及與佛教有關者則詳敘,如謝靈運以謀叛棄市事本不算重大歷史事件,但因此事系“太守孟顗事佛精懇,為靈運所輕”,而種下禍根,因此書中記敘較詳。對秦始皇統一中國之重大歷史事件,則因與佛教無關故只寥寥數語帶過。由此足見此書編纂之嚴謹,體例得當。不過,本書對宋、元二代的敘述,有的過于繁冗,且筆法猶嫌雜亂。全書所載之年代史實也有紕謬之處。
本書在保存史料方面具有一定價值。如瀛國公(后出家為僧)之死,宋、元史書對此皆無記載,本書于卷末至治三年條,載是年4月賜瀛國公合尊死于河西,與洪武初無慍撰 《山庵雜錄》之記載相符,彌補了一般世典之不足。
后世對于 《佛祖歷代通載》未進行專門研究,一般佛教史書略有涉及而已。近人陳垣著 《中國佛教史籍概論》,對本書中的某些紕謬和疏漏作了訂正,可供參考。
上一篇:《傳奇》的主要內容,《傳奇》導讀
下一篇:《佛祖統紀》的主要內容,《佛祖統紀》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