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統宗》的主要內容,《算法統宗》導讀
《算法統宗》原名《直指算法統宗》,是明清間影響較大的一部以珠算盤為計算工具的數學著作。萬歷 二十年(1592)程大位著,并由作者在屯溪的賓渠旅舍刊行。
程大位(1533—1606),字汝思,號賓渠,明徽州府休寧縣(今黃山市屯溪區)人。自幼聰敏,博覽群書,善書法,尤長于算學,所謂“書擅八分,算窮九九”。20歲以后,在長江中下游一帶經商,歷時20余年,同時留心數學,研究珠算術,收集有關應用題。遇有算書,便以重金收購,收羅了很多古今算書。約40歲,棄商返故里,“參會諸家之說,附以 一得之愚”,纂集成編,60歲時,完成本書,萬歷 二十六年(1598)又對此書“刪其繁蕪,揭其要領”,約束為《算法纂要》四卷,刊刻之。
明代雖然數學落后,但珠算術卻得到普及、發展。本書的珠算術甚適合于當時商業發展的需要,又有徽商帶至全國,一時風行海內,流入朝鮮、日本。各地翻刻者甚多。康熙五十五年(1716)其曾孫程光紳重刻本書時說“當時風行海內,坊間刻本,無慮數十”、“海內握算持籌之士,莫不家藏 一編,若業制舉者之于四子書、五經義,翕然奉以為宗”。此書流傳之廣泛久長,在中國數學史上是罕見的,清代末年各地書坊出版之珠算術書,皆是其翻刻本或改編本,為珠算術的普及、發展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梅瑴成將其修訂,以《增刪算法統宗》為名行世。
本書17卷,595個應用題,大都摘自傳本數學書籍,而以珠算術求解。卷1、2為數學術語之解釋,大數、小數之進法,度量衡單位,珠算口訣及其在珠算盤中的用法舉例。卷3—12為應用問題解法匯編。各卷依次仍以《九章算術》章名為標題,只是將粟米改為粟布。卷3方田章記載了他創制的測量田地的竹制“丈量步車”,類似于今之皮尺。卷6、7中記載了開平方、開立方的珠算術。大約同時成書的朱載堉的《算學新說》亦載此法,可知已為當時流行的方法。卷13—16為難題匯編,采用詩詞形式意義隱晦,其難在此。卷17為雜法,為不能歸于前幾卷的各種算法。本書的珠算術以定位、留頭乘法、歸除為重點,編寫上注重基本算法,精講多練,因而易學易懂。
本書最后附錄“算經源流”,著錄他所見聞的宋元豐(1078-1085)、紹興(1131-1162)、淳熙(1174-1189)以來刻本數學書籍51種,是為中國數學史的極珍貴資料,可惜除十幾種尚有傳本外,余皆失傳。
參考文獻
- 1.李儼:《明代算學書志》,《中算史論叢》第2集,科學出版社,1954。
- 2.錢寶琮主編:《中國數學史》,科學出版社,1964。
- 3.華印椿:《中國珠算史稿》,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87。
上一篇:《算學啟蒙》的主要內容,《算學啟蒙》導讀
下一篇:《算經十書》的主要內容,《算經十書》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