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英殿聚珍版叢書》的主要內容,《武英殿聚珍版叢書》導讀
《武英殿聚珍版叢書》又名《武英殿聚珍版全書》,是清朝中期官府輯佚的綜合性叢書。題清高宗敕撰。該書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至乾隆五十九年(1794)由金簡等人奉敕編輯而成。主要是從明代《永樂大典》的零篇散簡和各省進呈的遺書萬余種中,選擇百余種世所罕見而又“有裨益于世道人心,足備參考”的書,由武英殿修書處用特制的木活字排印,印刷極精,紙墨俱佳。乾隆皇帝認為“活字”不雅,遂改稱“聚珍版”,故稱《武英殿聚珍版叢書》。該書初版126種,后續補12種。不久,江蘇、浙江、江西等省陸續有翻刻,但多未印全。其中,浙江袖珍本39種,江西54種,江寧8種。福建初次翻刻123種,道光、同治、光緒年間,先后修版增25種,另附拾遺、校記、世稱閩本。光緒年間,廣雅書局據閩本重刊,稱粵本,但未全部采錄閩本所附。各省翻刻時都在書尾刻記??陶咧?,以示負責。
金簡(?—1794),清漢軍正黃旗人。乾隆年間官至總管內務府大臣,吏部尚書。曾任四庫全書副總裁,改譯遼金元三史中的人物、地方和官職名稱。卒后謚勤洛?!段溆⒌罹壅浒鎱矔分饕伤撠?,事后著有《武英殿聚珍版程式》一卷,詳細地介紹了《武英殿聚珍版叢書》的排版印刷過程,成為后世研究活字印刷的重要文獻。
該叢書共收書138種,8991卷,分經、史、子、集四部排列。經部包括漢、唐、宋幾朝學者對《易》、《詩》、《禹貢》、《尚書》、《三禮》、《春秋》、《論語》等儒家經典的詮釋著作30余種。如漢鄭玄的《易緯》12卷,宋司馬光《易說》6卷,宋毛晃《禹貢指南》4卷,宋陳經《尚書詳解》50卷,宋王質《詩總聞》20卷,宋張淳的《儀禮識誤》3卷,宋葉夢得《春秋考》16卷,宋鄭汝諧《論語原意》4卷等;史部主要輯錄有關辨誤、糾謬正史以及雜史、野史、筆記、地理、會要、奏議、書目等30多種專著。如宋吳仁杰《兩漢刊誤補遺》10卷附??庇?卷,宋吳縝《新唐書糾繆》20卷附??庇?卷,漢劉軫的《東觀漢記》,唐樊綽的《蠻書》10卷,唐李吉甫的《元和郡縣志》40卷,宋王溥《唐會要》、《御選明臣奏議》40卷,宋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22卷等;子部包括儒家,道家、農家、醫學、算學、典制、書法、技藝雜記等方面專著30多種,如漢班固《白虎通義》4卷附錄1卷校勘記4卷,魏王弼《老子道德經》2卷,元王禎的《農書》36卷,宋錢乙的《小兒藥證真訣》3卷,唐李淳鳳等注的《孫子算經》3卷,宋唐仲友的《帝王經世圖譜》16卷,宋司馬光的《涑水記聞》等;集部則收集了唐、宋、元、清四朝的政治家、哲學家、文學家、史學家和科學家的文集40多部。如唐張說的《張燕公集》25卷,宋王禹偁的《小畜集》30卷外集13卷,宋劉攽的《彭城集》40卷,宋陳師道《后山集》12卷,元仇遠的《金淵集》6卷,清彭元瑞的《萬壽衢歌樂章》6卷等。
《武英殿聚珍版叢書》的主要成就在于輯佚了一大批稀有罕見乃至瀕于絕跡的古籍,使其賴以流傳至今,為今人提供了研究上的方便。如宋吳縝《五代史纂誤》一書,書成不久就因《五代史》是官修正史等其他原因而失傳。如果不是該叢書收輯,恐今人無法看到,讀宋官修《五代史》,尚需今人重新考證糾謬。另有的書是流傳的殘本,由武英殿大臣們從其他罕見的版本里補齊的。如宋王禹偁的《小畜集》原缺1-5卷,編者編修時予以補齊。更重要的是該叢書的問世,推動了乾嘉之際輯佚之學的發展,隨之出現了專門匯集輯佚書的叢書群,如馬國翰的《玉函山房輯佚書》,清王謨的《漢魏遺書鈔》,清黃奭的《漢學堂叢書》等,使許多罕見的古籍得以流傳至今?!段溆⒌罹壅浒鎱矔肥壮κ鞘浪J的。
其二,該叢書??虡O佳,且其所依據的版本均為宋元舊版。史載武英殿修書處對校刻要求嚴謹,如有差錯,嚴厲處罰,因此訛誤較少。所以,《武英殿聚珍版叢書》是后人進行古籍整理的可靠版本。
上一篇:《武編》的主要內容,《武編》導讀
下一篇:《永樂大典》的主要內容,《永樂大典》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