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制諸器圖說》的主要內容,《新制諸器圖說》導讀
《新制諸器圖說》是明未機械學著作,簡稱《諸器圖說》,明代王征著,成書于1626—1627年。本書常與《遠西奇器圖說錄最》合印,明代天啟七年 (1627) 初刻于揚州。清代乾隆年間修《四庫全書》時,著錄于子部譜錄類。其他版本有清代嘉慶二十一年(1816)刊本、清代道光十年(1830)刊本、守山閣叢書本、清代光緒三年(1877)本,天水縣圖書館和清華大學圖書館還存有手抄本。
王征 (1571—1644),字良甫,號葵心,自號了 一道人,陜西涇陽縣人,機械學家。明代萬歷二十二年(1594)考中舉人。此后,他對機械表現出濃厚的興趣,結識了西方傳教士,加入了耶穌會。天啟二年(1622)考中進士。受由西方傳入的自鳴鐘等機械的影響,曾設計或制造虹吸、鶴飲、輪壺、代耕、自轉磨、自行車等。中進士后,他曾任廣東推官。1625年居憂在家,并開始接觸拉丁文。1626年到北京,與傳教士交游,開始與鄧玉函(Jean Terrenz)編譯《遠西奇器圖說錄最》3卷,1627年該書與《新制諸器圖說》同時出版。此后,他先后任揚州推官、山東按察司僉事。1644年,李自成攻占北京,他絕食7日而死。
與《遠西奇器圖說錄最》不同,《新制諸器圖說》是王征根據自己的研究心得而編著的。全書僅1卷,約八千余字,初刻本有天啟六年(1626)作者自序。正文分為6部分: 1、引水之器 (虹吸、鶴飲); 2、轉硙之器(輪激、風硙、準自鳴鐘推作自行磨)3、準自鳴鐘推作自行車; 4、輪壺; 5、代耕; 6、新制連弩。每種機械都有一張圖和一段文字解說,簡要介紹機械的構造、原理、制造材料、使用方法。解說之后還有一段銘和字音注。
本書所述的機械,有的已制造成功,有的僅制造過小樣,有的是作者認為“未造而其必可行者”,其中,輪激是以水力為動力的硙,風硙是以風力為動的硙,自行車和自行磨都是以重力為動力。劉仙洲先生認為,自行車和自行磨在傳動原理上是可以實現的,但從動力學與實際操作來看是很難行得通的。輪壺是以重力為動力的計時器,可自動報時。輪壺上的 “十字微機”能“左推右阻”,控制著齒轉的轉動,相當于近代鐘表的擒縱器。雖然王征的某些設計未必可行,但他是吸收西方機械知識的先驅。
明代崇禎十三年(1640),王征增訂了本書,內容充實了許多。
參考文獻
- 1. 鄧玉函口授、王征譯繪:《遠西奇器圖說錄最》附 《新制諸器圖說》,嘉慶年間刊本。
- 2. 劉仙洲:《王征與我國第一部機械工程學》,載《機械工程學報》,第6卷第3期,1958。
上一篇:《新修本草》的主要內容,《新修本草》導讀
下一篇:《新加九經字樣》的主要內容,《新加九經字樣》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