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學的理論和實際》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意大利現代著名哲學家、歷史學家克羅齊撰寫的歷史哲學專著。根據紐約哈考特——布雷斯公司道格拉斯·安斯利的英譯本轉譯,商務印書館1982年9月版,后收入《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全書有17萬字,分為史學理論和史學史兩編,共計17章。作者在第一編中著重闡明了歷史與編年史、自然史的不同,指出歷史學家理解和研究歷史必須有感情、經驗和理智。作者認為真正的歷史是我們思想中想到或可能想到的歷史,因而,“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與“真歷史”對應的是“假歷史”:語言文獻歷史、詩歌性歷史、實用性歷史、這些歷史的記敘是本末倒置。第二編里分章節探討了希臘——羅馬史學、中世紀史學、文藝復興史學、啟蒙運動史學、浪漫主義史學、實證主義史學的思想和特點,指出它們的缺陷和不足,進而歸納出史學發展的方向必然是向“真歷史”邁進。克羅齊繼承了思辯哲學的傳統,一反當時流行的實證主義歷史研究風氣,提出“精神本身就是歷史”的觀點,強調歷史研究要立足于當前生活。本書在當時和現在的歷史哲學領域界都影響很大。“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這句名言更是廣為流傳。克羅齊主張的“真歷史”基本屬于唯心主義思想體系,它偏面夸大了實證主義史學傳統的局限,但對人們認識歷史研究中主體與客體、歷史和現實、歷史和哲學的聯系仍然有重大意義。
上一篇:《歷代詩話·歷代詩話續編》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原詩》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