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毹紀夢詩注》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張伯駒著,1987年初版于香港中華書局,1986年寶文堂書店重印。
此書以七言絕句177首抒寫作者一生參與的京劇活動,從7歲起看戲,學戲、演戲、論戲,記劇壇掌故,兼及社會風貌,每首詩后綴有詳簡不一的注釋文字。詩明白暢達,文清新可讀,對京劇歷史和民情風俗的演變有參考價值。可視為一部京劇詩史。如“洪鐘韻響落梁塵,三派程門一繼人,七十二沽新子弟,無時不道老鄉親”。詩中敘說京劇泰斗程長庚的三個弟子汪桂芬、譚鑫培、孫菊仙。孫被天津戲迷稱為“老鄉親”唱戲聲如洪鐘,響遏行云,一曲唱罷,欲落梁塵。“童伶兩派各爭強,丹桂天仙每出場,唱法桂芬難記憶,十三一是小余腔”。詩中所說是小小余之勝(余叔巖)和汪桂芬兩個童伶,前者常演出于天仙劇場,汪桂芬則出演于丹桂園。余所演《捉放曹·宿店》中的“一輪明月”的“一”字轉十三腔,名為十三一。“花果稱王勇絕倫,交鋒惟賴二郎神,安天會號楊猴子,妙偶猶傳李象寅。”詩記名武生楊小樓擅演鬧天宮,人稱楊猴子。當時有一陜西翰林名李象寅,時人稱為妙對。作者張伯駒書畫鑒藏、詩詞、戲曲和書法兼擅,造詣很高,被國畫大師劉海栗譽為“京華老名士,藝苑真學人”。書中所寫信筆所至,卻非游戲膚淺之作,對研究京劇藝術是彌足珍貴的史料。
上一篇:《第二十二條軍規》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經濟信息學》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