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夜》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麗尼著,1981年花城出版社出版。初版于1936年作為巴金主編的《文學叢刊》中的一輯,由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是作者的第3個散文集,多作于1936年。在發表的時候,其中一些篇什曾被人們當作小說,而作者卻“從來不曾承認它們是小說的”。作者在《白夜》后記中說“我知道在講故事上我是一個比誰都拙劣的低能者,然而,我卻時時私愿著有一天也許我能說出一個象樣的故事。《白夜》一篇,是我想講故事而慘敗了的,所以,我用它作為本集底名字”。此集共分五輯,收文15篇,以作者特有的優美清麗的文字,從不同角度描繪出舊時代的一組組哀怨的、血淚斑斑的生活畫面。作者在開篇《圣者》中引了屠格涅夫的一段話“夜,沉寂著,白的夜”,然而,“明天?也許是一個睛天吧?”此段引語或可作為全書涵義的解答,同時也可說是此書的基調。《白夜》一經出版,便引起了人們的注意,因其憂郁和傷頹的情調而被人稱作“悲哀與憂傷的歌手”。這也正是《白夜》贏得讀者之處。巴金在《關于〈春天里的秋天〉及其他》一文中評述麗尼的創作活動時說:“現代中國文學史的研究者不會忘記他在散文發展上的貢獻。”作者的另兩本散文集是《黃昏之獻》和《鷹之歌》,此外作者還譯有《前夜》、《貴族之家》、《萬尼亞舅舅》、《海鷗》、《天藍的生活》等外國作品。
上一篇:《登科記考》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百合花》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