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箱雜記》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青箱雜記》10卷,北宋吳處厚撰。吳外厚,字伯固,邵武人,仁宗皇祐五年(1053)進士,仕途不遂,人微官卑,默默無聞,但后來一件偶然的事卻使得他名聲大噪。哲宗元祐年間,吳因與宰相蔡確有私嫌,便將蔡貶謫安州時作的《游車蓋亭》絕句10首歪曲原意,作了箋注上告朝廷,指責蔡意在攻擊太后,蔡確及其支持者均因此而遭貶逐,吳亦因此受人鄙薄,《宋史》把他列入《奸臣傳》。
吳處厚性好讀書,能詩善賦,曾著有《賦評》1卷。《青箱雜記》是他在元祐二年(1087)作的一部筆記,書中多記五代及北宋前期朝野雜事、典制掌故以及詩話、詞話等,因作者擅于詩詞,故論詩之語尤多,且多有可取之處,書中引到的王禹偁魏野、陳堯佐、韓琦等人的詩詞,往往為他書所不載。第2卷記述當時的一些避諱現象,如謂蒸餅稱作炊餅是避仁宗諱,吳越人避錢镠名諱,稱石榴為金櫻,江淮人避楊行密諱,稱蜂蜜為蜂糖等等,這些材料對研究語詞衍變很有參考價值。晁公武《郡齋讀書志》謂此書“所記多失實”,實因惡其人而并薄其書,其評語有失公允,不應因人廢言。
此書1985年中華書局出版點校本,但這個點校本第8卷中有一段長達600余字的衍文,文中竟引及南宋中后期人所作的《苕溪漁隱叢話》和《吹劍錄》等,這段衍文來自明鈔《說郛》第76卷,是1920年商務印書館排印的夏敬觀校本把它誤植入本書的,而中華書局點校本又從夏校本抄補過來,不免以訛傳訛。
上一篇:《震川文集》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高盧戰記》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