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販書偶記·販書偶記續編》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販書偶記》孫殿起錄,1936年刊印,1959年、1962年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修訂重印,198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新版。作者經營古籍販賣多年,對目睹手經的書冊不憚其厭逐一詳錄,“涉目所及,隨筆記,積久成帙”(《略例》)。所錄包括書名、卷數、作者姓名、籍貫、刻版年代等項,對卷數與版刻有異同,作者姓氏需考訂和書籍內容有待詳明者,也偶有備注。全書按《四庫全書》分類編次,基本上是一部清代以來的著述總目,兼及辛亥革命以后迄于抗戰以前(約止于1935年)有關古代文化的著作,間錄少量明人著作,大多為《四庫》所失收。由于此書所錄皆《四庫全書總目》所不收,或卷數、版本不同者,因此其作用近似《四庫全書總目》的補編,是一部版本目錄學的專著。同時此書“非單刻本不錄,間有在叢書中者,必系初刊之單行之本,或是抽印之本”,因此此書雖不具備“叢書子目索引”的作用,卻恰可起“叢書子目索引”所欠缺的功能。此書雖對舊刻名鈔例不涉及,而以著錄近代著述為主,但對目睹之善本也稍有著錄,因此此書所具有紀錄近代作家稿本、鈔本的作用。
《販書偶記續編》系《販書偶記》成書后,作者又積得近萬條資料,1958年作者去世,后經其甥雷夢水整理補訂。198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編排上大體與《販書偶記》相同,仍按經史子集四大類分類編次。兩書均附有四角號碼書名、著者名綜合索引,藉便檢索。
上一篇:《貞觀政要》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