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凳橋風情》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系列小說集。1987年浙江文藝出版社出版。作者林斤瀾(1923——),浙江溫州人,1950開始文學創作,長期在北京市文聯、北京作家協會任專業作家。他的短篇小說《頭像》曾獲1981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
這部由21個短篇小說組成的系列小說集,是作者在文學新時期的力作,也是其對小說創作技巧的一次新嘗試,發表后引起文學界和廣大讀者的普遍關注和贊賞。小說以作者家鄉溫州在改革開放后的急劇變化為背景,描繪了一批栩栩如生的鄉鎮新人形象,勾勒出一幅幅氣韻生動的山鄉風情畫。小說把矮凳橋鎮的鈕扣市場當做“核”,從中輻射出圍繞鈕扣“做生活”的各色人物的命運。《溪嫚》一篇,寫善做魚丸面的“魚非魚小酒家”女主人溪嫚,在“割資本主義尾巴”的年月里屢遭責難,只好收起攤子受窮,改革大潮興起后,堂堂正正地開店營業,抬頭做人。《丫頭他媽》,寫原先一個連名字也沒人知道的渾渾噩噩的家庭婦女,也參加了“改革”——上街出售自己種的水靈靈的鮮菜,到處受歡迎,她的勞動值錢了,人也在鈕扣市場街上有了“位置”。《車站》,寫黨的新經濟政策使有名的淘氣包“鉆”成了收集鈕扣資料的專家。《李地》,寫平反后擔任矮凳橋鎮長的女干部李地,坎坷的一生中的幾個故事,耐人尋味。這部系列小說,從內容、結構到氛圍、語言,都十分獨特,它不注意故事情節和人物事件的邏輯關系,留了許多“空白”讓讀者自己連貫,內涵豐富,韻味醇厚。
上一篇:《盛京刑部原檔》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社會沖突的功能》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