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隨州集》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劉長卿(709~780?),字文房,河間(今屬河北入),唐代天寶大歷間詩人。官終隨州刺史,故世稱劉隨州。長卿仕途坎坷,他“性剛多忤權(quán)門,故兩逢遷斥,人悉冤之”(《唐才子傳》)。他在受貶謫旅居各地期間多次遭受戰(zhàn)亂之苦,一些傷時之作反映了安史之亂后中原一帶荒涼凋蔽的景象,筆調(diào)蒼涼沉郁,內(nèi)容具有時代特征,如《穆陵關(guān)北逢人歸漁陽》:“逢君穆陵路,匹馬向桑干。楚國蒼山古,幽州白日寒。城池百戰(zhàn)后,耆舊幾家殘?處處蓬蒿遍,歸人掩淚看。”向為人們所稱道,以為“即使放在杜甫詩集中也毫無愧色”(文學所《中國文學史》)。長卿詩以五七言近體為主,尤工五言,自詡為“五言長城”(權(quán)德輿《秦征君校書與劉隨州唱和集序》)。他的五律簡練渾括,于深密中見清秀,筆力豪贍,氣格老成,除上面所引《穆陵關(guān)》外,《余干旅舍》、《錢別五十一南游》、《寄校書七兄》也是其代表作。五絕《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聽彈琴》、《送靈澈上人》等,也都清新可喜,不同凡響。七言律絕,亦多佳作。長卿詩的不足在于缺乏盛唐大家豪邁奔放的氣概,內(nèi)容稍覺單薄,境界不寬,用詞多重復(fù),前人有“思銳才窄”(高仲武《中興間氣集》)之譏。《據(jù)《新唐書·藝文志》,劉長卿有集10卷。。明人所刻,多為11卷(詩10卷,文1卷)本。現(xiàn)在通行的如《畿輔叢書》本的《劉隨州集》、《四部叢刊》本的《劉隨州文集》,皆為11卷。《全唐詩》編其詩為5卷。
上一篇:《公共選擇論》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初學記》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