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史料叢鈔》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瞿宣穎(兌之)纂輯,此書初版于1937年,1985年上海書店據商務印書館原版復印。作者題語云:“端居讀史見有關制度風俗者,輒筆錄之。積十余寒暑,遂充箱篋。”由此匯集成書。由于系平素隨手輯錄,體例未整齊劃一,采取引征原文或略加論次,或僅單引的形式,繁簡不同,因事而定。所錄史料,以古籍為限,近世所出實物暫付闕如。書中把這些社會史料分為20門類,計衣飾、飲食、建筑、居處、器物、經濟、民族、信仰、傳說、婚姻制度、喪紀、社會制度、娛樂、社交、交通、儀物、藝術、職業、語文、雜風俗制度。如在飲食類中的“寒食散”條:“魏晉時士大夫有常服之藥餌,曰寒食散。”并引征《晉書·裴秀傳》:“服寒食散,當飲熱酒而飲冷酒。”以下另列《世說》、《癸已存稿》、《經籍志》、《弇州山人稿》諸書中的有關材料加以佐證。又如在建筑類中“漢代街市”條:“大道曰街,小巷曰巷,或曰里。街有亭,里有門。”下面開列《御覽》、《說文》、《漢書》、《周禮》、《三輔黃圖》中的街市資料以說明。再如在傳說類中“社”條,認為“社”是“三千年中人民生活演化中一大案也。”引證史料,如《說文》:“地主也,從示土。”并薈集古籍中有關“社”的記載,如《禮記》、《左傳》、《孟子》、《白虎通》、《春秋繁露》等等,使先秦到明清“社””的變化 遞一目了然。書前顧頡剛序稱:“今之講論通史者,所言盡于政治大勢,罕有從事社會狀況者”,作者“取材博而用力深,上自民族經濟,下至衣食住行,及夫一物一事之形態,一時一地之風尚,莫不備焉”,此書問世是“學術界之大幸事耶!”
上一篇:《中國文學批評史》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中國警察制度簡論》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