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學批評史》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復旦大學中文系古典文學教研組編寫。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1961年上冊初版,1979年再版,1981年中冊出版,1985年下冊出版。本書上起先秦,下迄五四以前,共分七編,三冊。全書較為系統地論述了中國文學批評的發展過程和文學理論的情況。每編設有緒言,章節若干,每章以時期劃分,重要作家專設一章。每節論述作家作品或派別觀點,簡明扼要,新意疊出,引證資料加以坐實。全書內容詳賾,所論作家作品眾多。除孔子、曹丕、韓愈、蘇軾至顧炎武等各代必論的作家外,一些鮮為人知,但有創見的批評家也予以論述,如葛洪、殷璠、廖燕以及近代的柳亞子、林紓、管達如、呂思勉等。本書對各時代文學批評的歷史背景予以闡明。無論是文學創作、文學批評興旺發達的開明時代,或是蕭條冷落的非常時期,書中均進行深入透徹的分析,從中引出規律性的認識。如:戰國群雄并立,“形成諸子爭鳴,學術繁榮的局面”。明代由于統治集團保守腐敗,詩壇出現平庸蕪弱,粉飾太平的“臺閣體”。后雖有前后七子、唐宋派、公安派、竟陵派的批評,爭議,仍使這一時期的文學、文學批評走了一段彎路。而在民間的小說、戲曲卻出現高度的繁榮,其文學批評頗有特點。本書注重在文學批評史上標舉一代文風,推動文學進步的開拓者,或對思想有異端色彩的批評家的論述加以宏揚。如高度評價陳子昂力反南朝詩體的浮艷作風,提倡詩歌的“興寄”和“風骨”,為唐代詩歌創作和文學批評指明了方向。又如,贊揚廖燕最先大膽“揭露科舉八股制度為統治者的愚民政策”等等。本書較為系統地論述了中國文學批評史的發展過程。
上一篇:《中國婚姻史》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中國社會史料叢鈔》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