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主義宏觀經濟學》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美國蘭斯·泰勒著。本書由經濟科學出版社1990年3月出版,編入《現代經濟發展研究叢書》。全書19萬字,共分為11章:結構主義的觀點;調節機制——實際問題;調節機制——雙重部門模式;短期調節的實踐;短期內的貨幣和其他資產;貨幣、通貨膨脹與增長;貿易平衡的復雜情況;國外資產與國際收支;通貨膨脹、分配與增長的雙重部門模式;貿易格局與南方的增長;政策教訓。本書是作者匯總了70年代后期許多經濟學家對有關重要關系的代數分析處理的成果寫成的。書中用數以百計的代數方程式用近代高度發展的計算技術來分析經濟活動中各種因素之間的數量和因果關系,有一定的科學性。第1章論述了結構主義的各種觀點,研究了什么是經濟結構和具體的分析手段;第2章研究處理單一部門模型中的數量,價格以及達到宏觀平衡的競爭性進口商品調整;第3章集中論述了一對固定價格/彈性價格的模型,符合價格結算平衡的農業和基礎設施部門的狀況;第4章則是用印度經驗模型計算的綜合平衡模型,來說明在實際運用中短期調整的不可預測性;第5章介紹了金融市場;第6章將說明不同的不變狀態,即減緩貨幣增長導致加速通貨膨脹,降低產品的增長率,以及收入分配的不平等加劇的問題;第7章論述用兩種平衡方程式處理穩定與增長的開放經濟問題;第8章進一步論述了金融市場的有關問題;第9章則處理在兩種雙重部門的模型中增長和收入分配的較長期形式;第10章論述了長期形成的國際問題。第11章則是對政策結論作一小結。總之,結構主義經濟學從某種意義上說還是一門探索性的不完整的科學,世界上的一些學者對此作了艱苦的工作。本書對經濟理論界和研究整體或局部體制改革決策的人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上一篇:《經籍纂詁》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結構人類學》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