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記錄春秋時孔子言行的典籍,其中也包括孔子弟子的言論。由孔子弟子記錄而成。孔子名丘,(前551~前479),字仲尼,是春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說的開創大師。該書共包括學而為政、八侑、里仁、公治長、雍也、述而、泰伯、子罕、鄉黨、先進、顏淵、子路、憲問、衛靈公、季氏、陽貨、微子、子張、堯曰等20篇。體裁為語錄體,每篇中包括不相連屬的若干小段,內容涉及相當廣泛,包括立身行世,個人生活與社會的關系以及政治思想、哲學等各個方面。但文字篇幅較為簡略扼要。秦始皇對百家學說予以嚴禁,獨采法家思想《論語》一書也在被禁之列。但西漢時此書列為傳,宋以后列為經,一向為學者的初學必讀書目,流傳很廣,對整個中華民族的心理素質和精神面貌有很大的影響。書成于戰國初期。西漢所傳有《魯論語》20篇、《齊論語》22篇,孔壁所出《古論語》21篇、三種不同的本子。東漢末鄭玄就《魯論語》參考《齊論語》、《古論語》作注,流傳較廣,成為后世的定本。古今注釋《論語》的人很多,主要有三國魏何晏《論語集解》,有民國間上海涵芬樓據日本正平刻本影印本,日本天保八年(1837)津藩有造館刻本等;南朝皇侃《論語義疏》,有《知不足齋叢書》本;北宋邢昺《論語注疏》,有199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十三經注疏》與《孝經注疏》合刊本;南宋朱熹《論語章句集注》、有1906年、1933年上海商務印書館排印本,1924年上海中華書局《四部備要》本等。此外,清劉寶楠《論語正義》,有《諸子集成》本,1957年中華書局據世界書局《諸子集成》本重印本,1990年中華書局點校《十三經清人注疏》本;近人程樹德《論語集解》,有1943年國立華北編譯館鉛印本,1990年中華書局點校《新編諸子集成》本;楊樹達《論語疏證》,有1955年科學出版社本,1986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楊樹達文集》本;楊伯峻《論語譯注》,有1962年、1980年中華書局本;南懷瑾《論語別裁》,有香港華安出版社本等,也都是目前較好和較為流行的注本。
上一篇:《視覺美學》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詩品集解·續詩品注》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