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廣記》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明末清初孫承澤(1592~1676)撰,共44卷,為記載北京史地的專著,內(nèi)容包括形勝、府縣、城池、宮殿、郊壇、政府、人物、名勝、陵園、詩賦等。明代以前記載北京地方史的著作至今保存下來的不多。該書是清康熙年間朱彝尊《日下舊聞》一書以前、記錄北京史事最為完備的著作。作者另有《春明夢余錄》70卷,二書同為記載明代都城北京史事的專書。其中《春明夢余錄》成書在前、有刊本,《天府廣記》成書在后,只有抄本流傳。《春明夢余錄》偏重于記載典章制度,《四庫全書》列在子部雜家類,《天府廣記》偏重于記載地理沿革,《四庫全書》列在史部地理類。《天府廣記》的篇幅雖不如《春明夢余錄》豐富,但其中有些門類和資料為《春明夢余錄》所無,如關(guān)于北京文物古跡、地方政府機構(gòu)設(shè)置、五城兵馬司及京衛(wèi)外衛(wèi)所在地的記載,以及關(guān)于鴻臚寺和上林苑的資料等,《春明夢余錄》的篇幅都不及《天府廣記》為多。孫承澤為崇禎進士,明末官至刑科給事中,清初又仕于清,官主吏部左侍郎,黯熟明清政事典故。故該書用了一半的篇幅,詳細記述明代官署。不僅“載官署其地”,還能“因附載其職事”。如第10卷記“內(nèi)閣”事,不僅備載職事,還輯入了“列輔起家考”。記“六科”事,因作者有所親歷,記述尤詳,不僅記六科的由來,還附載六科事宜,以及上諭和奏疏,說明凡章奏出入咸必經(jīng)由六科的重要。可與《明會典》等書的資料互相參證。其他方面,如第36卷中記載京畿附近栽種水稻一事,說明在北方地區(qū),從北宋熙寧時斯的王臨,淳化年間的黃懋,金宣宗貞祐時期的楊大有,至到明代萬歷年間的除貞明、汪應蛟、左光斗,一直就有人建議在北方種植水稻,利用北方的水利資源,以解決漕運問題,可作為現(xiàn)代在北方推廣種植水稻的參考。該書清代無刊本。1962年北京出版社據(jù)北京圖書館及北京師范大學圖書館等所藏抄本相互校訂,出版有標點本,改正了其中的不少訛誤,為目前的最好版本。1982年由北京古籍出版社重印,全2冊。
上一篇:《天工開物》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太上感應篇》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