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川龍之介小說選》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芥川龍之介是日本大正時代“新思潮”文學流派的代表作家,日本短篇小說巨擘。他1892年生于東京,恰逢辰年辰月辰日辰時出生,故名龍之介,自1915年發表短篇小說《羅生門》至1927年35歲服毒自然,共創作148篇小說,55篇小品文,66篇隨筆及大量游記、札記、俳句等。早在20年代魯迅翻譯了他的《羅生門》、《鼻子》,另外一些短篇小說也相繼介紹到我國。《芥川龍之介小說選》(文潔若等翻譯,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出版),是我國第一次較系統編譯出版的芥川選集,書中共收短篇小說45篇。其早期作品以歷史小說為主,多以反語和幽默針砭時弊,《竹林中》堪稱代表作。樵夫在竹林中發現武士尸體,武士妻子及凌辱她的強盜均稱自己是兇手,死者亡靈則借巫婆之口說是自殺。樵夫、云游僧,捕役等各自提供不是案情線索,都能自圓其說,小說嘲諷了信口雌黃顛倒黑白的社會現實。在反映現實生活的作品中,較出色的《阿律和孩子們》圍繞命在旦夕的阿律,刻畫了一家五人的心理活動,勾勒出一個受經濟危機之害的中等商人家庭,《水虎》是芥川晚期代表作。作品通過一個精神病患者在人吃人的水虎國見聞,諧謔中辛辣諷刺了當時社會政治,法律等的丑惡。,日本評論家中村真一郎評價芥川的作品“復活了自然主義時期以來日本近代小說所失去的浪漫主義,……他有意識地創造了文體——不是司空見慣的文體,而是消除了庸俗氣味的藝術文體。在文學史上這是極其重要的一件事。”芥川憎恨現實中的黑暗,又不肯放棄既有生活方式,在悲觀矛盾茫然恐懼中自盡,他的死標志著日本近代文學的結束。
〔戒庵老人漫筆〕《戒庵老人漫筆》8卷,明李詡撰。李詡,字厚德,自號戒庵老人,江蘇江陰人,一生坎坷不遇,七赴科場均落第,以后便淡于仕進,居家以讀書著述而自適。此書著于萬歷初年,是他晚年的一部筆記,故稱《戒庵老人漫筆》。
作者雖然畢生雖仕,但由于歷世既久,見聞較廣,更加上讀書頗多,所以書中所記內容涉及面較廣,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其中所記明代朝章典制和人物故實的條目最多,有些可以補史籍之不足或與它書的記載相佐證。書中有些內容對于研究以明代為背景的文學作品提供了重要的史實根據,如《聊齋志異》里的《促織》是一篇膾炙人口的作品,但清人對小說里所描述的明宣德間宮中尚促織之戲的故事多不相信,而《戒庵老人漫筆》第1卷“陸墓促織盆”條就記載了宣德時蘇州陸墓、鄒莫兩人以造促織盆名家,他們制作的促織盆雕鏤極其精巧,專門用于進供朝廷,后來正德年間還從蘇州倉庫中找到幾只,李詡的父親曾經親眼見過。這條記載證明蒲松齡的小說是有史實根據的?!督溻掷先寺P》還記載了一些宋元人的詩文書札,其中有些篇章不見于本人的詩文集,如第4卷“文信國公家書”,是文天祥在大都獄中寄給家其妹的一通家書,即不見于《文山全集》。這封家信是研究文天祥的一篇重要資料。本書也間或對于一些學術問題進行考訂辨析,如第6卷“辨蘇小妹”條,辨析《兩山墨談》所載蘇軾之妹蘇小妹嫁秦少游之妄誕,其說言之可信,已為后人所接受。
此書1982年中華書局出版點校本。
上一篇:《船山遺書》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荊川稗編》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