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諼客孟嘗君》簡介|介紹|概況
散文篇名。選自《戰國策·齊策四》。題目為后人所加。漢司馬遷《史記·孟嘗君列傳》載此事與本篇稍異,末無“三窟”之說。宋鮑彪說:“能者客之,人孰不能?客無能者,孟嘗于是為不可幾也!諼之市義賢矣,而為之營窟,則亦聲利之客耳!嗟乎,氣俗之移,人莫覺悟也!以諼之賢而不能自擢于眾,況不賢者乎?”(上海古籍社《戰國策》匯注引)清吳楚材、吳調侯《古文觀止》說:“三番彈鋏,想見豪士一時淪落,胸中磈礧,勃不自禁。通篇寫來波瀾層出,姿態橫生,能使馮公須眉浮動紙上。淪落之士,遂爾頓增氣色。”清余誠《重訂古文釋義新編》說:“此文之妙,全在立意之奇,令人讀一段想一段。真有武夷九曲,步步引人入勝之致……反復相生,謀篇之妙,殊屬奇絕。若其句調之變換,摹寫之精工,頓挫跌宕,關鎖照應,亦無不色色入神。變體快筆,皆以為較《史記》更勝。”今人劉憶萱《戰國策選講》說:“‘矯命焚券’的行動,顯示了馮諼有魄力、有遠見、敢作敢為的精神。他認為孟嘗君用高利貸剝削人民的行為是不義的,所以‘矯命焚券’的動機,雖在為孟嘗君收買人心,同時也由于他能體會人民的疾苦,從解除人民的痛苦出發。他這種舉動和孟嘗君是有矛盾的。孟嘗君雖然好客自尊,享有賢名,實質上仍是一個殺人不眨眼的貴族。《史記》里說:‘孟嘗君過趙,趙平原君客之。趙人聞孟嘗君賢,出觀之,皆笑曰:始以薛公為魁然也,今視之,乃眇小丈夫耳!孟嘗君聞之,怒,客與俱者下斫擊殺數百人,遂滅一縣以去。’一句話觸犯了他的自尊心,可以殺數百人,甚至滅一縣,其橫暴程度由此可知。馮諼未得同意,將他急于用來充當數千門客生活費用的債款,擅自賜給人民,這是要冒風險的,所以他大膽作出這樣驚人的壯舉,可見他的識見與行動,與一般幫助統治者為惡的人,確有很大的區別。”然對于“孟嘗君能得士”亦有提出異議者,宋王安石說:“世皆稱孟嘗君能得士,士以故歸之,而卒賴其力以脫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嘗君特雞鳴狗盜之雄耳,豈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齊之強,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雞鳴狗盜之力哉?夫雞鳴狗盜之出其門,此士之所以不至也。”(《讀孟嘗君傳》)此文寫策士馮諼寄食于孟嘗君門下,為鞏固孟嘗君的政治地位,“焚券”“市義”以收買人心,并為孟嘗君經營“三窟”的史實;表現了馮諼的政治遠見和才能,顯示了策士在當時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也揭示了當時統治階級內部的人情世態。通過陪襯、對比,以突出馮諼有膽有識、機智多謀的形象;語言簡潔流暢,描繪生動細致;情節曲折動人,波瀾起伏,富有戲劇性,堪稱《戰國策》中的佳品。清浦起龍盛譽道:“喜其敘置不平鋪,且為史傳開體。”(《古文眉詮》卷十三)
上一篇:《共工怒觸不周山》簡析|導讀|概況|介紹
下一篇:《凌虛臺記》簡析|導讀|概況|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