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典故·文淵
【出典】 《后漢書》卷二四《馬援傳》:“馬援字文淵,扶風茂陵人也。……援年十二而孤,少有大志,諸兄奇之。……九年,拜援為太中大夫,副來歙監諸將平涼州。……十一年夏,璽書拜援隴西太守。援乃發步騎三千人,擊破先零羌于臨洮,斬首數百級,獲馬牛羊萬余頭。守塞諸羌八千余人詣援降。……十三年,武都參狼羌與塞外諸種為寇,殺長吏。援將四千余人擊之……諸種萬余人悉降,于是隴右清靜。……征人為虎賁中郎將。……璽書拜援伏波將軍……南擊交阯。……二十年秋,振旅還京師,軍吏經瘴疫死者十四五。賜援兵車一乘,朝見位次九卿。”參見“馬革裹尸”條、“是翁矍鑠”條。
【釋義】東漢馬援字文淵,少有大志,受到劉秀賞識,曾任虎賁中郎將、伏波將軍,南征交阯,北伐諸羌,屢建功勛,報國壯志年老猶存。
【例句】 ①休直似、文淵定遠空懷土。(李曾伯《摸魚兒·壬子初度》2808)作者身居高位,統轄一方,年老思退。詞中借長年征戍邊塞的馬文淵與班定遠(參見該條)為襯托,敘寫自己及時引退的愿望。②報國丹忠雖未泯,奈長卿已病文淵老。(李曾伯《賀新郎·自和酬書院諸丈》2815)這里以老年馬援自況,自謂丹心猶在卻已力不從心。③絕類文淵,當年矍鑠,上馬據鞍,奚所為。(李曾伯《沁園春·己未初度》2828)馬援年六十二時,仍請戰御邊,未獲允。作者六十二歲作此詞,認為自己正像當年的馬援。
上一篇:典故《文母》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文石》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