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酌》簡介|介紹|概況
《詩經·周頌》篇名。《毛詩序》說:“《酌》,告成《大武》也。言能酌先祖之道,以養天下也。”唐孔穎達《毛詩正義》:“謂周公攝政六年象武王之事作《大武》之樂。既成而告于廟。”宋朱熹《詩序辨說》:“詩中無酌字,未見酌先祖之道以養天下之意。”《詩集傳》:“此亦頌武王之詩。……《酌》,即《勺》也。《內則》十三舞《勺》。即以此詩為節而舞也。”清姚際恒《詩經通論》:“按《左》宣十二年,隨武子曰,‘《汋》曰,於鑠王師,遵養時晦。《武》曰,無競維烈,明分《酌》之與《武》,不得以此詩為《大武》也。”方玉潤《詩經原始》:“此詩雖不用詩中字,而以《酌》名篇,其所言皆頌武王能酌時宜之意,義旨極明。不知《序》何以謂‘能酌先祖之道以養天下也。’詩本云養晦待時,而《序》偏云‘養天下’;詩本云酌時措之宜,而《序》偏云‘酌先祖之道’,語語相反,何以解經?”近人吳闿生《詩義會通》:“舊說養晦為取昧,本諸左氏。然按之詞旨,未能適合,故歐公朱子皆不用其說。歐公云‘遵養時晦,大意謂有師而不用其威。時純熙矣二句,言時至而后動。’……文義明白,勝舊說多矣。”今人孫作云《詩經與周代社會研究》:“我認為《周頌》的《酌》(灼),是《大武》樂章的第一篇。”高亨《詩經今注》:“《酌》是《大武》舞曲的第五章,敘寫周公召公領兵伐殷,取得勝利的事。”高說,是。該詩篇章短小,語詞典重。
上一篇:《酈生陸賈列傳》簡析|導讀|概況|介紹
下一篇:《野有死麕》簡析|導讀|概況|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