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郢》簡介|介紹|概況
《楚辭·九章》篇名。戰國屈原名作之一。漢王逸《楚辭章句》以為是屈原被流放時哀念故國而作。宋洪興祖《楚辭補注》說:“此章言己雖被放,心在楚國,徘徊而不忍去,蔽于讒諂,思見君而不得,故太史公讀《哀郢》而悲其志也。”清王夫之《楚辭通釋》斷定此詩作于楚襄王二十一(前278)年,楚國被秦打敗,楚國京城——郢都(在今湖北江陵縣西北)也被秦大將白起攻陷。楚王倉皇逃到陳城(今河南淮陽縣城),楚王陵墓遭秦兵挖掘燒毀。一些學者懷疑屈原當時不可能還活著。清戴震《屈原賦音義》說:“屈原東遷疑即當頃襄元年,秦發兵,出武關,攻楚,大敗楚軍,取析十五城而去。時懷王辱于秦,兵敗地喪。民散相失,故有皇天不純命之謂”。屈原在動亂中,目擊人民的災難深重,祖國形勢垂危,滿腔的悲憤和他那股強烈的對家國之愛均凝聚在這首詩中。強烈地表達了屈原對當權誤國者的痛恨,對祖國和人民不幸命運的憂傷與同情,以及自己深切地懷念故土、重振家邦的愿望。詩人以流亡行程為線索,集個人飄泊、國家凋殘、人民離喪于一圖,畫面生動,藝術境界完整;紀實與抒情合一,情與景相互交匯;詩中多用反詰句,準確地表達了詩人憤激之情。此詩是血淚凝聚而成,是詩人斗爭歷程的紀實,也是他偉大人格的寫照,既有強烈的政治性,又有感人的抒情意味。構思精巧,脈絡清晰,情調憤激凄切,感人至深。近人梁啟超認為“這等作品,真所謂‘一聲何滿子,雙淚落君前’。任憑是鐵石人,讀了怕都不能不感動哩!”(《飲冰室合集·文集》之三十九《屈原研究》)
上一篇:《哀江南賦》簡析|導讀|概況|介紹
下一篇:《唐故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左散騎常侍兼右金吾衛大將軍贈工部尚書太原郡公神道碑文》簡析|導讀|概況|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