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風·羽檄如流星》簡介|介紹|概況
詩歌篇名,原《古風五十九首》之三十四。唐李白作。清王琦《李太白全集》:“蕭士赟曰:‘此詩蓋討云南時作也。首即征兵時景象而言,當此君明臣良、天清地寧、海內澹然、四郊無警之時,而忽有此舉。問之于人,始知征兵者,討云南也。乃所調之兵,不堪受甲,所謂驅市人而戰之,如以困獸當虎,窮魚餌鯨,吾見師之出而不見師之入矣。末則深嘆當國之臣,不能敷文德以來遠人,致有覆軍殺將之恥也。’”今人瞿蛻園、朱金城《李白集校注》:“(明)胡(震亨)云:‘此篇詠討南詔事,責三公非人,黷武喪師,有慕益、禹之佐舜。’《唐宋詩醇》云:“‘群鳥夜鳴”,寫出騷然之狀。“白日”四句,形容黷武之非。至于征夫之凄慘,軍勢之怯弱,色色顯豁,字字沈痛。結歸德化,自是至論。此等詩殊有關系,體近《風》《雅》,杜甫《兵車行》、《出塞》等作,工力悉敵,不可軒輊。宋人羅大經作《鶴林玉露》,乃謂:“白作為歌詩,不過狂醉于花月之間,社稷蒼生,曾不系其心膂。視甫之憂國憂民,不可同年語。”此種識見,真“蚍蜉撼大樹”,多見其不知(自)量也。’”此詩有感于楊國忠窮兵黷武、征討南詔而作。天寶十年(751)楊國忠貪圖戰功,命劍南節度使鮮于仲通征討南詔國(今云南西部),大敗,士卒死六萬。楊國忠掩敗敘功,更大募兩京及河南河北兵以擊南詔。人民聽說南詔多瘴癘,不肯應征。楊國忠遣御史分道捕人,連枷送詣軍所。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聲震野。天寶十三年再征云南,不戰而潰,全軍覆沒。作者在此詩中懷著沉痛而憤怒的心情,嚴厲譴責了楊國忠之流窮兵黷武、禍國殃民的罪行,提出了希望唐王朝改革政治,重新出現和平安定局面的社會理想。全詩成功地運用了夸張、比喻、諷刺等手法,語言犀利健拔,明快自然。
上一篇:《古劍篇》簡析|導讀|概況|介紹
下一篇:《司徒兼侍中中書令贈太尉許國公神道碑銘》簡析|導讀|概況|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