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羔羊》簡介|介紹|概況
《詩經·召南》篇名。《毛詩序》說:“《羔羊》,《鵲巢》之功致也。召南之國,化文王之政,在位皆節儉正直,德如羔羊也。”宋朱熹《詩集傳》:“南國化文王之政,在位皆節儉正直,故詩人美其衣服有常,而從容自得如此也。”清姚際恒《詩經通論》:“此篇美大夫之詩,詩人適見其羔裘而退食,即其服飾、步履之間以嘆美之;而大夫之賢不益一字,自可于言外想見。此風人之妙致也。”清崔述《讀風偶識》:“此篇特言國家無事,大臣得以優游暇豫,無王事靡盬、政事遺我之憂耳。初無美其節儉正直之意,不得遂以為文王之化也。”今人聞一多《風詩類抄》:“大夫受享于諸侯畢,以其所受賜之皮幣退而歸于家。《公食大夫禮》有乘皮束帛以侑賓,羔羊即乘皮,素絲猶束也。”高亨《詩經今注》:“衙門中的官吏都是剝削壓迫、凌踐殘害人民,蟠在人民身上,吸食人民血液以自肥的毒蛇。人民看到他們穿著羔羊皮襖,從衙門里出來,就唱出這首歌,咒罵他們,揭出他們是害人毒蛇的本質。”楊合鳴、李中華《詩經主題辨析》:“這是一首諷刺士大夫悠閑安逸生活的詩。”此說較勝。該詩描狀傳神,三章回環諷詠,形象鮮明突出。
上一篇:《美人賦》簡析|導讀|概況|介紹
下一篇:《老生兒》簡析|導讀|概況|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