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意志力的一種表現形式。一個有自制力的孩子,能夠控制自己的沖動,約束自己的感情,把握自己的心境,調整自己的行為,抗拒誘惑。兒童的自制力,是逐漸成長起來的。學前兒童主要是他律的,行為基本上受成人的調節,依賴于成人的指導和幫助。而他的自制力正是在他律的過程中滋長起來的,他從四個方面學會節制自己。①控制自己的動作。8個月以前,孩子對什么物體都感到好奇,無法對動作加以控制,學會走路之前,開始對動作有所控制,此后,他依次學會了走、跑、跳、拿勺、使用筷子;②抑制爆發的情感。2歲前,他情感外露,哭鬧、發脾氣頻繁而強烈,2歲以后有所收斂,他可以學會對付挫折,控制沖動的情緒;③學習等待。3歲前,孩子幾乎不能等待,3歲后,孩子可以在成人適當的要求下等待,并且時間越來越長,從為一個具體的目標而等待,到為一個較為抽象的目標而等待,孩子的行為出現了計劃性;④反省不成熟的決定。3、4歲的孩子無法對自己的行為進行反省,即便是做錯了事,他也很難找到錯在哪里,4、5歲后,在成人引導下,他能學會反省自己的行為和情感,放棄費時耗力的做事方法,選擇高效率的做事策略。學齡初期,孩子對自己的控制仍需要成人的監督,在許多方面和學前兒童相似。但進入小學以后,孩子在適應集體生活的過程中,開始自覺地控制自己,和同伴們保持一致。隨著生活范圍的擴大,他不僅受到家庭規矩、學校紀律的約束,也受到社會規范的制約。從孩子自身的發展看來,他開始對自己的能力有充分的信心。從小學高年級起,許多孩子開始編織自己的理想,并在中學時期調整自己的理想。從10歲左右起,孩子真正開始顯示出自己的自制力,能夠為長遠目標而放棄即時滿足,在不同的目標之間進行選擇,抵抗誘惑。青春期,是兒童的自制力受考驗和沖擊的年齡。急劇的生理和心理變化,令他承受了巨大的精神壓力,他既有沖動又想控制沖動。他對動作的控制已經很協調很靈活,但對于情感卻往往失去控制,不能等待,容易受到誘惑。所以,青春期,也是孩子需要成人幫助和配合的年齡。無論哪個年齡的孩子,在自制力上,有著不同的表現類型,主要有兩種:一種是計劃型的,一種是沖動型的。計劃型的兒童,常常能夠較好地進行自我克制,頭腦比較冷靜,遇事先想后做;沖動型的孩子,不能自我克制,做事邊做邊想,有時免不了莽撞。
上一篇:兒童的自卑懦弱及矯正
下一篇:兒童自制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