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御寇
本篇主要闡述忘我的思想,告訴我們如何真正領悟大道。全篇用許多小故事夾著議論說明,人生在世不應炫耀于外,不應追名逐利,不應追求智巧,不應貪功圖報。只有做到虛無寧靜、順其自然、隨遇而安才算得上真正懂得了大道。在此我們節選了最有代表性的部分章節予以說明。
一
宋人有曹商者,為宋王使秦①。其往也,得車數乘。王說之,益車百乘。反于宋,見莊子曰:“夫處窮閭厄巷,困窘織屨,槁項黃馘(xù)者,商之所短也;②一悟萬乘之主而從車百乘者,商之所長也?!?/p>
莊子曰:“秦王有病召醫,破癰(yōng)潰痤(cuó)者得車一乘,舐(shì)痔者得車五乘,所治愈下,得車愈多。③子豈治其痔邪?何得車之多也?子行矣!”
【注釋】
①使秦:出使秦國。②厄巷:狹窄的巷子。槁項:脖子細而無肉。黃馘:面黃肌瘦。③癰:膿瘡。痤:毒瘡。舐:用舌頭舔。
【譯文】
宋國有個人名叫曹商,他為宋王出使秦國,出發時,得到宋王賜予的好幾輛車子。秦王很喜歡他,又送他一百輛車。曹商回到宋國,見到莊子說:“像有些人那樣,住在偏僻狹窄的巷子里,窘迫到以編織草鞋生活,脖頸干癟,面黃肌瘦,這是我不如別人的地方;一夜之間說服大國的國君,從而獲得一百輛車的賞賜,這是我超過他人的地方。”
莊子說:“聽說秦王患了病召集大夫醫治,凡是能破除膿瘡的人就可獲得一輛車,凡是愿意用舌頭舔治痔瘡的就可以獲得五輛車,治療的病越卑污,所能獲得的車輛就越多,難道你給秦王舔治痔瘡了?為何能得到這么多的車輛?你還是走開吧!”
【智慧全解】
不為蠅頭小利折腰
文中,曹商為宋使秦,秦王賞賜他一百輛車,曹商返回宋國后便向莊子炫耀。莊子向來安貧樂道,雖面黃肌瘦卻不為曹商的富有所動,反而辛辣地諷刺曹商為“舔痔者”,挖苦曹商這些為外物所制的虛妄之徒。從表面上看,這些人當官獲得錦衣玉食,卻無疑是把自己送上了祭壇。莊子對用卑劣手段獲得名利的“舔痔者”充滿了鄙視。
然而,生活中有多少人能夠像莊子那樣清修無為,視名利為糞土呢?有不少人目光短視,時常被眼前的利益迷惑了雙眼,只看到小牛披著錦繡、吃著草料和豆子的風光,卻看不到它很快被殺掉作為祭品的凄涼。有些人就算看到了,也會認為假如自己是那頭牛,也一定能夠避免那種厄運。這就是人們受利益所迷惑而造成的短視行為。
生活中我們很多人總是太看重眼前的利益,被眼前的利益所囚困,迷惑了雙眼,消磨了斗志,整日不思進取。就跟文中的曹商那樣,得到那么一點好處就得意忘形,到處炫耀,唯恐別人不知道。其結果又怎樣呢?只注重短期利益,最終會遭受被宰殺的命運。
人生在世,要學會取舍,舍小利才能得大利,舍棄眼前的利益,才能獲得長遠的利益。所以,做人一定要目光長遠,不可只盯著眼前的蠅頭小利。只有懂得放棄眼前的利益,才能收獲長遠的大利。
人的一生要經歷無數次取舍選擇,而利益面前的取舍則是最困難的,它猶如是橫亙在我們每個人眼前的鴻溝,很多時候我們為之進退兩難。不過有人說過這樣一句話:“當你緊握雙手,里面什么也沒有;當你打開雙手,世界就在你的手中。”功名利祿常常會置人于死地,有時失去反而意味著另一種獲得。懂得了這個道理,取舍還有什么為難的呢?名利背后往往潛藏著陷阱,尤其是那種突如其來的名利背后更是危險重重,對此我們要斷然地放棄。只有懂得放棄,勇敢舍棄眼前的利益,我們才能輕裝上陣,迎接生命的轉機,從而獲得更大的成功、更多的利益。
【閱讀延伸】
狼與狗
狗和狼的前輩一向交惡,但是,只因它們有著極為相似的外形,又有深厚的家庭歷史淵源,所以它們還是做了朋友,盡管它們仍然會產生一些摩擦,時不時地會發生一些矛盾。
有一天,狗和狼又相約一起玩耍,狗對狼說:“最近我閱讀了不少文章,從中得知,很多學者專家都認為動物中最忠誠、最勇敢的是狗。學者們還舉了大量的事實來論證這一點。他們說,我們狗,不管是服務態度、戰斗精神,還是工作能力、遵守法紀,都比其他動物強很多。還有,我一直猶豫著要不要告訴你,他們對你們狼的評價真的太差了,他們說你們兇殘、暴戾,而且愚蠢至極。唉!”
狼問:“你有沒有想過你們為什么會得到那么好的評價?”
“還能為什么?因為我們是人類的朋友??!”狗理所當然地說。
狼說:“為什么人類會視你們為朋友呢?我想肯定是因為你們會看門、會守夜、會向他們搖尾巴,甚至還會搞偵察吧?!?/p>
“嗯,我想是這樣的,因為這是我們實實在在的成績,我們為此而感到榮耀?!闭f起自己的功績,狗顯然感到很得意。
“噢,我知道了。”狼說,“人的評價是以對你們馴服的程度為標準的。那么我們寧可得到惡意的評價,也不愿意享受你們那些輝煌的榮耀。再見吧,朋友!”
狼勇猛如虎,聰慧似狐,敏捷如狗,但它寧愿在荒原中奔跑嚎叫,食不果腹,也不愿待在人類的家中搖尾乞憐。從這一點來說,狼是值得尊敬的,它們比那些諂媚愚忠的狗強多了。
二
孔子曰:“凡人心險于山川,難于知天。天猶有春秋冬夏旦暮之期,人者厚貌深情。①故有貌愿而益,有長若不肖,有順懁(xuān)而達,有堅而縵,有緩而(hàn)。②故其就義③若渴者,其去義若熱。故君子遠使之而觀其忠,近使之而觀其敬,煩使之而觀其能,卒然問焉而觀其知,急與之期而觀其信,委之以財而觀其仁,告之以危而觀其節,醉之以酒而觀其側,雜之以處而觀其色。④九征至⑤,不肖人得矣?!?/p>
【注釋】
①厚貌:容貌多樣,難以辨識。深情:性情深藏不露。②愿:謹慎。益:通“溢”,驕橫。長:尊長。懁:急躁。縵:綿弱。:通“悍”,彪悍。③就義:追求仁義。④卒:同“猝”,突然。知:同“智”,智慧。側:當作“則”,儀則。⑤九征:九種驗證方法。
【譯文】
孔子說:“人心比山川還要險惡,比預測天象還要困難。天象尚有春夏秋冬、晝夜變化 的變化規律,可是人卻面貌多變,復雜難測,性情深藏不露。因此有的人外貌謹慎而行為驕橫,有的人外貌好似長者而內心不端,有的人外表急躁而內心通情達理,有的人外表堅強而內心柔弱,有的人外表和緩而內心強悍。所以,有的人追求仁義如饑似渴,可是他們拋棄仁義就如同逃離熱一樣急速。因此考察君子,把他派到遠離自己的地方任職來觀察他們是不是忠誠,把他安排在跟前工作來觀察他是不是恭敬,讓他處理紛亂事務來觀察他是不是有能力,讓他突然回答問題來觀察他是不是有智慧,讓他完成期限緊迫的任務來觀察他是不是守信用,讓他保管財物來觀察他是不是廉潔,讓他面臨危險來觀察他是不是有節操,讓他喝醉酒來觀察他是不是有儀則,讓他處于男女雜處的地方來觀察他是不是好色。這種種表現一一得到驗證,不好的人就可以大白于天下了。”
三
人有見宋王者,錫①車十乘。以其十乘驕稚②莊子。莊子曰:“河上有家貧恃緯蕭而食者,其子沒于淵,得千金之珠。③其父謂其子曰:‘取石來鍛④之!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淵而驪龍頷下。⑤子能得珠者,必遭其睡也。使驪龍而寤,子尚奚微之有哉!’今宋國之深,非直⑥九重之淵也;宋王之猛,非直驪龍也。子能得車者,必遭其睡也;使宋王而寤,子為(jī)⑦粉夫!”
或聘于莊子。莊子應其使曰:“子見夫犧牛⑧乎?衣以文繡,食以芻叔⑨,及其牽而入于大廟,雖欲為孤犢,其可得乎!”
莊子將死,弟子欲厚葬之。莊子曰:“吾以天地為棺槨,以日月為連璧,星辰為珠璣,萬物為赍(jī)送。⑩吾葬具豈不備邪?何以加此!”
弟子曰:“吾恐烏鳶(yuān)之食夫子也。”
莊子曰:“在上為烏鳶食,在下為螻蟻食,奪彼與此,何其偏也!”
以不平平,其平也不平;以不征征,其征也不征。明者唯為之使,神者征之。夫明之不勝神也久矣,而愚者恃其所見入于人,其功外也,不亦悲乎!
【注釋】
①錫:同“賜”,贈送。②驕稚:炫耀。③緯蕭:編織蘆葦。蕭,蘆葦。沒:潛入。④鍛:砸碎。⑤驪龍:黑龍。頷:下巴。⑥直:但,止。⑦:搗碎。⑧犧牛:用牛來祭祀。⑨芻:草類。叔:豆子。⑩璣:不圓之珠。赍送:送葬品。烏:烏鴉。鳶:老鷹。以不平平:以不公平使之公平。以不征征:以不能驗證的東西來驗證。明者唯為之使:自以為聰明的人被外物役使。入于人:指沉溺于世俗之中。
【譯文】
有個人拜見過宋王后,宋王賜給他十輛車。這個人就仗著這十輛車到莊子面前炫耀。莊子說:“河邊有一戶家境貧窮的人家,靠編織葦蒿為生。他的兒子潛入深淵,得到一顆價值千金的寶珠。父親對兒子說:‘拿個石塊來,把這個寶珠砸碎!這顆價值千金的寶珠,一定出自深潭底黑龍的下巴下面,你能輕易地得到它,一定是正好遇到黑龍睡著了。如果黑龍是醒著的,你還能活著回來嗎?’如今宋國的水深,遠不止深深的潭底;宋王的兇殘,遠不止黑龍。你之所以能從宋王那里獲得十輛車,一定是遇到宋王睡著了,宋王一旦醒過來,你必將粉身碎骨!”
有個人向莊子行聘,莊子對那人的使者說:“你看到過那些即將用作祭祀的牛牲嗎?它身上披著織有花紋的錦繡,吃的是草料和豆子,只等著被人牽入太廟殺掉,用于祭祀。就算它想做一頭沒人照顧的小牛,難道還有可能嗎?”
莊子快要死了,弟子們打算厚葬他。莊子說:“我以天地為棺,以日月為璧,以星辰為珠,以萬物為陪葬之物,我的陪葬品難道還不夠完備嗎?還有什么能夠超過這些呢?”
弟子們說:“我們擔心烏鴉和老鷹來啄食先生的身體?!?/p>
莊子說:“棄尸地面會被烏鴉、老鷹啄食,埋于地下會被螻蛄、螞蟻啃食,奪過烏鴉、老鷹的食物交給螻蛄螞蟻們吃,真是偏心??!”
用不公平的辦法去追求公平,這種公平依然是不公平;用不能驗證的東西去驗證他物,這種驗證的結果依然是沒有驗證。自以為聰明的人只會受外物役使,精神世界超然于外的人才能順應自然而得到驗證。自以為聰明的人早就比不上精神世界超脫的人了,可愚昧的人還在自恃偏見沉溺于世俗之中,他的功力消耗在外物之上,這不是很可悲嗎!
上一篇:《莊子·養生主》原文釋義
下一篇:《莊子·則陽》原文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