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云夢傳》簡介|鑒賞
清代白話長篇才子佳人小說,又名《三生姻緣》,八卷十六回。題“震澤九容樓主人松云氏撰”, “掃花頭陀剩齋氏評”,題署說明作者為蘇州人, 字松云,號九容樓主人,姓名與生平待考。卷首有剩齋氏《弁言》,《弁言》寫于癸卯之秋,今存版本標明刊刻年月的最早的是嘉慶十年,此前癸卯年有康熙二年、雍正元年和乾隆四十八年,從書的內容和文筆看,不會是康熙年間的作品, 《小說字匯》又未載,可能性最大的是寫于乾隆四十八年(1783),作者亦為乾隆時人。傳世版本有書業堂、聚錦堂、寶華順、綠蔭堂、經元堂、聚秀堂、同元堂、錫環堂、掃葉山房等刊本,現有春風文藝出版社和浙江古籍出版社整理出版的校點本,浙江版收在《古代中篇小說三種》中。
書敘唐德宗年間蘇州才子王云,聰俊飽學,與友游虎丘時,遇自京返杭的兵部侍郎吳斌之女夢云,慕其才貌,癡想不已。次年春,奉母命去天竺還愿并探望姨父母,于天竺興發題詩,未及署名,為和尚邀入獻茶,及出,見有題和者,竟是虎丘所遇之女,欲相詢問,為人沖散,僅拾得一方綾帕,上繡女名。尋訪中曾入福云庵,與尼慧空唱和,尼傾心于他,而他屬意于吳,二人遂拜為姐弟。為與心上人親近,他化名云章,投身吳府做記室,未見小姐,先與其貼身丫環繡翠私通,指望繡翠轉達衷曲,繡翠心存私念,直至事情敗露始說,夢云亦有所動,轉囑“再圖良計”。王云被辭后,進京應試,途中被盜劫至長興山,寨主有義女許英娘,欲招贅之,王初拒絕,后見英娘才貌與夢云等, 亦相互愛慕,與之私訂終身,并在其幫助下逃出。及歸家,父母雙亡。守孝期間,再度至杭,被聘為吳府西席,借慧空的幫助,憑所拾綾帕與夢云訂盟。孝期滿后辭歸赴試,中解元。兵部尚書子臧新覬覦夢云才貌,趁其同母進京之機,扮強盜于途中劫持。女幸得仙人救出,送至姑蘇護云庵,庵中住持正是由杭遷來的慧空,將其收留。王云在京聞女遭劫,無心會試,南下尋訪。時英娘亦逃下山,被兵科給事楊凌收為義女,過姑蘇時遇夢云,結為姐妹,一同進京。王云于下科中探花,被派剿長興山盜,凱旋后封平南侯,并娶二女,與慧空仍經常往來。后兒孫滿堂,均做高官,受封誥,臧新父子則受到懲罰。
作品所寫王云與吳夢云、許英娘愛情婚姻故事,著重表現才子佳人遇合之難及其完滿結合的幸福。男女主人公雖身分地位不盡相同,但均貌美多才癡情,渴望得到理想的配偶,但其相識以致結合卻歷盡磨難,其價值在于肯定青年男女對理想婚姻的執著追求,贊美“矢生死而不移,歷患難而不變” (《弁言》的真情。作者感慨:才子錯配,有花朝月夕之怨,紅顏薄命,尤令人嘆息, “古往今來多淑媛,看有幾個得良姻!”對遇合之難的原因,作品中涉及到的,不過是少接觸機會,門第觀念,惡勢力的阻撓破壞,以及封建禮教的束縛等,挖掘的并不深。同類才子佳人小說往往止于男女結合,后事僅簡略交代,此書則以四回篇幅,具體描寫其婚后生活,突出其美滿、和諧、幸福,簡言之,是夫唱婦隨,富貴清閑,子孫滿堂,皆受封誥,榮壽康寧,把一個封建時代文人所艷慕的一切,發揮得淋漓盡致。本甚庸俗,但
作者意在說明“夙世姻緣到底良”,尚有可取。 《英云夢傳》屬才子佳人小說后期的作品,此時期出現婚姻愛情題材與神魔、歷史、俠義、公案等相融和的傾向,以寫愛情為主,但亦穿插神仙之說,不只寫了個好管閑事的云龍上人,每于男女主人公有難之時,均下界點化救助;原英娘之婢香珠死后成仙, 亦多方扶持,使其錦上添花;王云夫婦今世際遇,又因為其本是“上天列宿”,這就進一步強化了才子佳人小說脫離現實的虛幻性,本來就少的“良姻”,這樣一來,就更與世俗無緣了。本書因其是后期作品,在保持才子佳人小說備寫悲歡離合,情節較為曲折的傳統同時,文筆更趨細膩,人物形象亦較為生動。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慧空的形象很值得注意。她年青美貌又富有才華,被人賣到妓院,思脫苦海從良,又苦于未得其人,不得已而削發為尼。但追求幸福的愿望未泯,故見王云而動情,王另有所愛,她便把自己的愛情深埋心底,不只多方成全王的婚事,還與之保持純潔的友誼,直至老死。寫男女間友誼,在中國古典小說中本自不多,書生與尼僧之誼,尤為少見。
上一篇:《艮岳烽》簡介|鑒賞
下一篇:《英烈傳》簡介|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