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石》簡介|鑒賞
清代白話短篇小說集,全稱《筆煉閣編述五色石》。題“筆煉閣編述”,首序署“筆煉閣主人題于白云深處”,因知“筆煉閣”即作者虛擬的寫作室, “筆煉閣主人”即作者的化名。至于作者的真實姓名,孫楷第、胡士瑩、陳翔華認為即《一柱樓詩》案的徐述夔,林辰、蕭欣橋則持否定態度。因是這位作者,還寫有兩部小說,一是擬話本小說集《八洞天》,一是長篇小說《快士傳》,二書署名均為“五色石主人”。今存清初刻本,藏大連市圖書館。大連市圖書館還藏有《遍地金》四卷,實即《五色石》之前四卷;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有《補天石》四卷,實即《五色石》之后四卷,均系書賈改頭換面之所為。1985年遼寧春風文藝出版社出版蕭欣橋點校本。
《五色石》共收擬話本小說八篇。它們是:第一卷《二橋春》,第二卷《雙雕慶》,第三卷《朱履佛》,第四卷《白鉤仙》,第五卷《續箕裘》,第六卷《選琴瑟》,第七卷《虎豹變》,第八卷《鳳鸞飛》。每卷卷目后均有雙句回目,如“二橋春”下為“假相如巧騙老王孫 活云華終配真才子”;《雙雕慶》下為“仇夫人能回獅子吼 成公子重慶鳳毛新”等等。此種體制,只見于明末清初某些擬話本小說中。
關于本書的命名和作意, 自序中說: “《五色石》何為而作也?學女媧補天而作也。”又說: “然而女媧所補之天,有形之天也;吾今所補之天,無形之天也。有形之天日天象,無形之天曰天道。”很清楚,作者寫作此書的目的,就是為了補救世道人心。收在《五石色》中的八篇小說,大體可以分成如下幾個方面的內容:一、勸善懲惡,警世醒世。如《朱履佛》、《白鉤仙》、《虎豹變》等。 《朱履佛》一面暴露僧侶罪惡,一面歌頌“守正持貞,除兇去暴,能明孔子教的宰官”。 《白鉤仙》寫了一個善惡終報的故事。 《虎豹變》通過賭徒宿習在岳父苦心教育下遷善改過的故事,為敗子說法。此篇小說卷末“評”云: “能改過者,善補其缺者也,能勸人改過者,善補人缺者也。自補其缺與補人之缺,皆所以補天之缺。”頗有助于讀者理解這部小說集的思想內容。二、反映家庭矛盾,提倡綱常名教。如《雙雕慶》、《續箕裘》、 《鳳鸞飛》等。前兩篇反映妻妾、嫡庶矛盾,后一篇表現主仆關系。在此類作品中,分別宣揚諸如父慈子孝、妻妾和順、仆婢效忠家主等綱常名教思想,較多地反映了作者世界觀的落后面。三、表現婚姻愛情主題,主張以才貌取人。如《二橋春》和《選琴瑟》。前者寫書生黃蒼文同時與陶、白兩家小姐聯姻的錯綜復雜故事,后者寫母舅郗少伯為甥女隋瑤姿擇婚的曲折離奇的故事。這類小說有兩個特點,一是強調男女雙方的才貌相當,條件對等,“才子佳人,天然配合”,一補“謝幼輿折齒”、“朱淑真斷腸”、 “元微之負心”、 “王嬌娘薄命”等歷來“缺陷”;二是男女雙方、特別是女方的父母都較開明,都能支持女兒有個理想的配偶,還很尊重女兒本人的意愿。這反映了明中葉以來民主思想在愛情婚姻問題上的抬頭。四、其中有的小說還對封建官場、科場的黑暗齷齪有所涉及。如《二橋春》中江西南贛兵道木采,依仗個人權勢,脅迫本府同知陶尚志議婚,陶公不允,即公報私仇,陷陶公于失機待罪,后來又把欽點赴浙房考的白推官拉入私衙,為兒子科考打關節;其他如《鳳鸞飛》中權相裴延齡迫害河東節度使祝圣德、告病司空賀朝康; 《選琴瑟》中湯思退賄賣科場題目并隨意涂壞考生的卷子; 《白鉤仙》中汪直挾私陷害新科舉人呂玉等,都是假借先朝事而寫當代情,都從不同側面反映了當時官場和科場的混濁和齷齪。
與小說的思想內容相比,《五色石》的藝術技巧更覺可取。 《鳳鸞飛》卷末“評”說:“至于文詞之美,想路之奇,又勿謂是余技也。茍曰補天,天非頑石可補,須此文成五色,差堪補之。”說明作者和評者都很重視作品的藝術技巧。本書的藝術技巧主要表現為三個方面:一、情節安排巧妙。本書所收小說,每篇都不是平鋪直敘,一覽無余,而是故事曲折復雜,情節新奇巧妙,使讀者目不暇接。如《朱履佛》中寫到三個壞和尚,最后都被來御史用計捉獲,這“三個和尚,三樣捉法,三樣審法” (卷末評)以及活活燒化的巧妙構思,在短篇公案小說中是難得看到的。 《續箕裘》的故事情節大起大落,特別是吉孝的姑媽兩次空弄虛頭,利用女巫關亡、調神搞得吉孝的繼母韋氏神魂顛倒,簡直令人拍案叫絕。作者善于用誤會法掀起故事波瀾。如《二橋春》中黃家老仆船上聞哭,以為陶小姐已死,回報黃生,以至鬧出后面的活吊孝;《選琴瑟》中郗公無意說出讀《小弁》詩是別人代做,而宗坦以為是在說他,急忙爭辯解釋,結果反露了馬腳等, 不但入情入理,而且意趣盎然,都構思得非常巧妙。二、結構復雜嚴密。八篇小說的故事情節大都頭緒紛繁,一篇小說的人物故事往往同時在兩三個甚至更多的地方展開,如《二橋春》,初在秀水,所涉人物只有黃蒼文、木一元和陶尚志一家;后黃蒼文到杭州應試,在天竺寺邂逅赴贛途中路經杭州的白小姐;陶尚志攜帶家眷到江西贛州任職,木一元也趕到贛州父親任所,木采托白推官去陶家作媒,木、陶二家之外又多出一個白家;又浙江主試樂成行文贛州聘取白推官至杭閱卷,木一元也回浙應試,此后故事又在贛、杭二地交互展開。人物眾多,頭緒繁復,有分有合,有張有弛,都被作者安排得井井有條,錯落有致。 《鳳鸞飛》的人物故事更見復雜,公子小姐的互慕互愛,俠仆義婢的代主受難,忠奸斗爭的此起彼落,都被作者編織在一篇小說之中,而且編織得天衣無縫。另外,本書在結構布局方面還有一個突出之點,就是人物不論主次,事情不管大小,只要作品中寫到的,前因后果都交代得一清二楚,決無前后脫節、顧此失彼之嫌。如《虎豹變》,不但主要人物宿習的浪子回頭過程描寫得合情合理,冉化之、曲諭卿的苦心勸諭敘述得頭頭是道,就是一些非常次要的人物,如宿習在捕衙觀審時看到的李大、張乙以及三個不知姓名的賭徒,對于他們的歸宿,小說后半也都交待得清清楚楚,特別是那個青浦鄉紳鈕義方,小說前后只提到他三次,第一次是因他兒子聚賭而牽連宿習枷號,第二次是曲諭卿、宿習在城隍廟看他編的戒賭戲,第三次是冉化之應他之請而作《戒擲骰文》,這個次要人物不僅前后照應周到,而且對于整個小說的故事情節和人物關系都有極為重要的結構意義。三、語言豐富多采,從容不迫,敘事語言流利生動,人物語言貼近聲口。如在《選琴瑟》中對于宗坦幾次撮空脫騙的描寫,《白鉤仙》中對于陸逢貴一再糾纏呂玉寫字而又不懂裝懂、胡吹亂贊的描寫,都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又如《續箕裘》中韋氏在丈夫吉尹面前幾次挑撥丈夫與前妻之子吉孝的說話,綿里藏針,極切人物聲口,顯然都是來自生活并經作家錘煉而得的。小說中穿插的一些自創詩詞也大都寫得很好。總之, 《五色石》作者是一位編織故事的能手,其小說大都具有故事新奇、情節巧妙以及結構繁復、照應周到的特點,加之語言的豐富流暢,因之具有一定可讀性。但也毋庸諱言,由于作者在“編述”小說,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又是自覺地為維護世道人心、宣傳某種倫理道德而編述,因此有些小說有人工痕跡,不很樸素自然,這是該小說集的主要藝術缺陷。
上一篇:《五美緣》簡介|鑒賞
下一篇:《人中畫》簡介|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