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
葉葉心心,舒卷:指芭蕉葉的舒展,心的卷裹。
點滴霖霪:雨點綿綿不斷,滴滴嗒嗒。
愁損:因為發愁,使人的精神損傷,身體瘦削。
北人:李清照本是山東人,被迫淪落江南,故稱“北人”。
鑒賞導示
這是李清照南渡后的作品。
北宋滅亡,趙明誠病逝,金兵襲擾,李清照避亂江浙,漂泊無依。某一個春季陰沉凄清的夜晚,她也許投宿在荒村茅舍,她也許夜臥在異地的旅次候館,她也許寄居他鄉的寓所,難堪的孤單憂傷寂寞。她日見庭院中的芭蕉樹,三更兼聽雨打芭蕉的凄厲聲響,思國懷鄉之情益加深沉濃重,就揮筆寫下了這首《添字采桑子》。
鑒賞
作者以疑問句開筆,“窗前誰種芭蕉樹”,引出對芭蕉的描模“陰滿中庭。陰滿中庭,葉葉心心,舒卷有余情”,寫芭蕉樹蔭遮滿庭院,葉子已經舒展,葉心卷裹著,內情尚未被人全然知曉。“滿”字寫出芭蕉的壯盛及面積之大。頭兩句的末句為“陰滿中庭”,次兩句的首句以同樣的句子領起,首尾蟬聯,在修辭學上叫“頂針”。這里運用“頂針”的修辭手法,突出芭蕉的株多、枝繁、葉茂、陰濃,增添了詞的音樂美、建筑美。
接著,詞人筆鋒一轉,“傷心枕上三更雨”,寫人在床上翻轉,夜半未眠,哀傷悲惻,三更時又下起雨來,淅淅瀝瀝,連綿不已。“點滴霖霪”又運用了“頂針”的修辭手法,渲染出一種令人煩惱不暢的氣氛,使“傷心”人的心底又加上一層難挨的負壓,更加惆悵凄傷。“愁損北人,不慣起來聽”,更是表達了南渡初期許多離鄉背井、骨肉分散的人的共同感受。
鑒賞要點
[1]名句:“點滴霖霪,愁損北人,不慣起來聽。”
[2]融情入景,情景交融。
[3]運用頂針、擬人的修辭手法。
上一篇:(宋)李清照《夏日絕句》小學生古詩鑒賞
下一篇:(唐)劉禹錫《望洞庭》小學生古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