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諱補之,字無咎,幼豪邁,英爽不群。七歲能屬文,日誦千言。王安石名重天下,慎許可,一見大奇之。在杭州作文曰《七述》,敘杭州之山川人物之盛麗。時蘇子瞻倅杭州,亦欲有所賦,見其所作,嘆曰:“吾可以擱筆矣。” ○宋·晁公武《郡齋讀書志》卷四下 事亦見《宋史·晁補之傳》。
[述要] 晁補之(字無咎)七歲能文,一天能背誦千言之文。王安石很少稱許人,一見他十分驚奇。在杭州時作《七述》,描寫杭州山川人物的秀麗繁盛。當時蘇軾(字子瞻)正任杭州通判,也想作文寫杭州,但見到晁文后嘆道:“我可以擱筆了?!?/p>
[按語] 《七述》見《濟北晁先生雞肋集》卷二八。
[事主檔案] 晁補之(1053—1110) 宋文學家。字無咎,號歸來子。濟州巨野(今屬山東)人。元豐進士,曾任禮部郎中、國史編修官、知河中府等職。十余歲即受蘇軾贊賞,為蘇門四學士之一。散文流暢,其論政、論史之作,比較注重“事功”,主張以武力收復幽薊十六州。工詩詞。有《雞肋集》、《晁氏琴趣外篇》。
上一篇:《吳產(chǎn)只有二物 汪琬》
下一篇:《吾嫁狀元 朱昌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