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孤鶩落霞
【出典】 見“王郎健筆”條。
【釋義】 唐初才士王勃在《滕王閣序》中用“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來描寫秋季江天晚景,為時人所嘆服。后多借以詠秋景。
【例句】 ①桂社蘭鄉白蘋里,月冷波寒之夕,有孤鶩、落霞知得。(葛長庚《賀新郎》[夢繞荷花國]2576)這里用“孤鶩落霞”點綴晚秋水鄉景色。②兩見西風客京國,多在紅樓金屋。凝情處、落霞孤鶩。(葛長庚《賀新郎·西湖作呈章判鎮、留知縣》2579)這里的“落霞孤鶩”指能開闊人心胸的秋季風光。言兩度作客臨安,雖多住秦樓楚館,但令我矚目的還是寥闊的秋光。③日斜處,望孤鶩斷霞,初下芳杜。(陳允平《掃花游·雷峰落照》3102)這里的“孤鶩斷霞”即變化“落霞孤鶩”,用以描寫杭州西湖岸邊“雷峰落照”的美麗景色。④孤鶩披霞,歸鞍卸日,晚香菊自寒城。(陳允平《繞佛閣》[孤鶩披霞]3128)這里的“孤鶩披霞”乃變化“落霞孤鶩”之典,用以描寫晚秋景色。并用“孤鶩”象征奔波于旅途的征人。
上一篇:典故《孤鶻嘯危巢》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孤鶴歸來過遼天》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