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額黃
【出典】 《玉臺新詠》卷七南朝梁·蕭綱(簡文帝)《戲贈麗人》詩:“麗妲與妖嬙,共拂可憐妝。同安鬟里撥,異作額間黃。”唐·溫庭筠《偶游》詩:“云髻幾迷芳草蝶,額黃無限夕陽山。”(見《全唐詩》卷五七八)
【釋義】 婦女于額上點涂黃色為飾,叫做額黃。六朝時已有此習。
【例句】 ①幽姿綽約道家妝,綠云堆髻,嬌額半涂黃。(蔡伸《臨江仙》[仙品不同桃李艷]1026)這里以額間涂黃的女道士比擬所詠桂花。②嘆額黃人去,還是隔年期。(仲并《八聲甘州·木樨合韻》1289)這里以額頭上涂黃的女子對木墀(桂花)作擬人描寫。
上一篇:典故《頓足起舞》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飯犢》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