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典故·玉堂
【出典】 唐·李肇《翰林志》:“是時宗文武皇帝裂海岱十二州為三道之歲,時以居翰苑皆謂凌玉清、溯紫霄,豈止于登瀛洲哉!亦曰玉署、玉堂焉。”宋·王應麟《玉海》卷一六一《宮室·堂·淳化飛白玉堂》:“二年十月賜承旨蘇易簡。”又,“慶元五年九月二十一日詔學士院創玉堂殿,止以玉堂為名。”又,卷一六三《宮室·閣·飛白秘閣》:“李至上表引蘇易簡乞上飛白書玉堂之署為比,愿賜新額,以光秘府。”
【釋義】 唐宋時稱翰林院為玉堂,宋太宗趙炅于淳化二年為翰林院手書“玉堂之署”匾額。宋詞中常用玉堂代指翰林院。
【例句】 ①為向東坡傳語,人在玉堂深處。(蘇軾《如夢令·有寄》311)作者時任翰林學士,思念曾經貶居的黃州東坡,詞中以玉堂代指翰林院。②報道玉堂,已草調元制。(張元干《點絳唇·生朝》1089)這里以玉堂代指翰林院。③瀛海無波,玉堂有路,穩著青霄殿。(陳亮《念奴嬌·送戴少望參選》2100)這里用以表示預祝戴氏將步入翰林院成為內廷近臣。
上一篇:宋詞典故《玉葉金枝》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宋詞典故《玉堂》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