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半面曾記
【出典】 《后漢書》卷四八《應奉傳》:“奉少聰明,自為童兒及長,凡所經履,莫不暗記。讀書五行并下。……時人奇之。”唐·李賢注引謝承《后漢書》:“奉年二十時,嘗詣彭城相袁賀,賀時出行閉門,造車匠于內開扇出半面視奉,奉即委去。后數十年于路見車匠,識而呼之。”《北史》卷四一《楊播傳》附《楊愔傳》:“其聰記強識,半面不忘。每有所召,或單稱姓,或單稱名,無有誤者。”
【釋義】 東漢應奉見過僅露半面之人,數十年后仍能認出,后常以“半面”指見過一次,或曾經相識。
【例句】 ①道郎攜羽扇,那日隔簾,半面曾記。(姜夔《解連環》[玉鞭重倚]2180)這里用以抒寫曾經相識,短暫相歡的情思。②我與花曾半面,流落天涯重見。(劉克莊《昭君怨·瓊花》2612)這里說自己曾經見過瓊花。③那回半面,曾向屏間見。(劉辰翁《點絳唇·瓶梅》3189)這里用以敘寫對瓶梅的印象。
上一篇:典故《半老佳人》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半面猶遮》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