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卞和泣
【出典】 《韓非子》卷四《和氏》:“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獻(xiàn)之厲王,厲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為誑,而刖其左足。及厲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獻(xiàn)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為誑,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盡而繼之以血。王聞之,使人問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qū)氂穸}之以石,貞士而名之以誑,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寶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釋義】 春秋時,楚人卞和獻(xiàn)玉璞于厲王、武王,被認(rèn)為欺君而刖去兩足,直至文王即位,卞和抱璞哭泣三天三夜,才引起注意,使楚王得到一塊寶玉,自己也恢復(fù)了名聲。后世常用此事比喻懷才不遇。
【例句】 他年若到南雄驛,玉石休分,徒累卞和泣。(啞女《醉落魄·贈周鍔應(yīng)舉》454)這里活用本典表示希望周氏他年衣錦還鄉(xiāng),不忘自己對他的忠貞之心。
上一篇:典故《卑飛》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變更名姓》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